東門眼的意思、東門眼的詳細解釋
東門眼的解釋
春秋 時, 吳 越 争霸。 吳 王 夫差 不聽 伍子胥 的多次勸谏,置大敵當前于不顧,大舉北伐 齊 國,并聽信讒言,賜 子胥 死。 子胥 死前說:“懸吾目於東門,以見 越 之入、 吳 之亡也。”事見《國語·吳語》及《史記·伍子胥列傳》。後因以“東門眼”謂愛國志士憂慮外患,死而不已。 黃忏華 《亡友周仲穆哀辭》詩:“飛龍虛出骨,虓虎正争嗥。灼灼東門眼,奔騰欲化濤。”
詞語分解
- 東的解釋 東 (東) ō 方向,太陽出升的一邊,與“西”相對:東方。東經(本初子午線以東的經度或經線)。東山再起(喻失勢之後,重新恢複地位)。付諸東流。 主人(古代主位在東,賓位在西):房東。股東。東道主(泛指
網絡擴展解釋
“東門眼”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起源與典故
該詞源于春秋時期吳越争霸的曆史事件。吳國大夫伍子胥因多次勸谏吳王夫差警惕越國威脅,反被夫差賜死。臨刑前,伍子胥悲憤表示:“懸吾目于東門,以見越之入、吳之亡也”(意為死後也要親眼目睹越國滅吳的場景)。此事記載于《國語·吳語》和《史記·伍子胥列傳》。
二、引申含義
- 字面象征:字面指“懸挂于東門的眼睛”,喻指洞察本質的銳利目光,形容人具有超凡的觀察力和預見性。
- 深層精神:更常用于形容愛國志士的憂患意識,即對國家存亡的深切憂慮,即使身死仍心系國運的執着精神。
三、用法與示例
- 文學引用:如近代詩人黃忏華在《亡友周仲穆哀辭》中寫道“灼灼東門眼,奔騰欲化濤”,以此贊頌友人的愛國熱忱。
- 曆史評價:後世以“東門眼”比喻忠臣義士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強調其未竟的遺志與悲壯情懷。
四、關聯概念
該詞常與“伍員抉目”(伍子胥挖眼明志)的典故并提,共同構成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死谏的典型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東門眼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思是指能夠洞察事物本質、透徹了解事情的真相。它可以拆分為“東”、“門”和“眼”三個部分。其中,“東”表示方向,代表東方;“門”指的是門戶,象征着邊界;而“眼”則是眼睛的意思,在這裡是指人的智慧和洞察力。這個成語的來源可能與古代城池的布局有關,東門又稱為“生門”,通常在東方城牆上,負責城市的向外開放,所以有可能是因為東門承載着重要的任務而賦予了智慧和洞察力的象征意義。《東門眼》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可能會存在一些變體形式。關于“東門眼”的例句,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能夠迅速洞察到問題的核心,如:“他對問題的分析就像東門眼一樣,一眼就看清了問題的本質。”組詞方面,可以有“東門智者”、“東門洞察”等;近義詞可以有“洞若觀火”、“慧眼識真”;而反義詞可以是“蒙昧無知”、“目光短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