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how about;why not;what do you think]∶如何,怎麼樣
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wouldn’t it be better]∶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與其強攻,何如智取
(1).如何,怎麼樣。用于詢問。《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子木 問於 趙孟 曰:‘ 範武子 之德何如?’”《新唐書·哥舒翰傳》:“ 祿山 見 翰 責曰:‘汝常易我,今何如?’” 魯迅 《書信集·緻鄭振铎》:“先生如南來,就印 陳老蓮 畫集何如?”
(2).如何,怎麼樣。又指怎麼辦。《左傳·僖公九年》:“及 裡克 将殺 奚齊 ,先告 荀息 曰:‘三怨将作, 秦 晉 輔之,子将何如?’”《漢書·叔孫通傳》:“數歲, 陳勝 起, 二世 召博士諸儒生問曰:‘ 楚 戍卒攻 蘄 入 陳 ,於公何如?’”
(3).如何,怎麼樣。用于陳述或設問。《史記·儒林列傳》:“為治者不在多言,顧力行何如耳。” 金 王若虛 《送彭子升之任冀州序》:“凡得一職,必先審問其同僚者何如人。”《老殘遊記》第十回:“單彈沒有什麼意味。我看時候何如,再請一個客來,就行了。” 魯迅 《書信集補遺·緻江紹原》:“聞 廣東 中大英語系主任為 劉奇峰 ,不知何如人也。”
(4).何似,比……怎麼樣。 晉 葛洪 《抱樸子·逸民》:“子謂 呂尚 何如 周公 乎?” 唐 王昌齡 《采蓮》詩:“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葉。将歸問夫婿,顔色何如妾?”《新唐書·李石傳》:“ 石 曰:‘陛下罪己當然,然責治太早……今自視何如即位時?’”
(5).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北史·盧昶傳》:“卿若殺身成名,貽之竹素,何如甘彼芻菽,以辱君父?” 宋 蘇轼 《谏買浙燈狀》:“如知其無用,何以更索?惡其厚費,何如勿買?”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二:“吾貴為尚書,何如 秀水 朱十 ,以七品官歸田,飯疏飲水,多讀萬卷書也?” 劉大白 《舊夢》詩:“與其向夢裡尋詩做,何如向詩中尋夢做呢?”
(6).猶何故。《史記·魏公子列傳》:“今吾擁十萬之衆,屯於境上,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 元 無名氏 《桃花女》楔子:“待孩兒去問他,要這個銀子何如?”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八:“久聞先生作詩,不喜 蘇 黃 ,何如?”
“何如”是古漢語中常見的疑問詞組,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解析:
詢問情況
相當于“如何”“怎麼樣”,用于對事物狀态或結果的提問。
▶ 例:《史記·項羽本紀》"今日之事何如"(今天的情況如何?)
▶ 例:柳宗元《捕蛇者說》"則何如"(那會怎麼樣?)
比較選擇
用反問語氣表達“不如”或“勝過”,常見于比較句式。
▶ 例:“與其強攻,何如智取”(與其強行進攻,不如智取更好)
▶ 例:蘇轼《谏買浙燈狀》"惡其厚費,何如勿買"(與其耗費錢財,不如不買)
現代漢語中“何如”已較少使用,多見于仿古語境或特定方言,如“你覺得這個方案何如?”(你覺得這方案怎麼樣?)。
如需更詳細古文例證,可參考《左傳》《史記》等典籍。
《何如》是一個常用的漢語詞彙,意思是問詢、詢問,或者表示詢問某種情況或狀态,也可以表示怎樣、如何。
《何如》拆分的部首是人,并且它是由5個筆畫組成的。
《何如》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的一首詩裡面。“何如(hé rú)可乘風而北行?”這句詩意為“怎樣才能乘風向北前進?”此後,這個詞被廣泛使用。
《何如》的繁體字是「何如」。
古代漢字有多種變體寫法,而《何如》也不例外。在古時候,《何如》的寫法可能是「何不」或者「何不知」等。
1. 他問我,何如你最近的學習? 2. 我想考慮一下這個問題,何如明天回答你? 3. 何如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團結一緻。
組詞: 1. 形容詞:何時、何地、何以、何苦 2. 動詞:如何、怎樣、如此 3. 名詞:如何、方法、怎麼樣、情形
近義詞:如何、怎樣、怎麼樣、如、何等、若何
反義詞:原樣、以某種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