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陽氣竭盡。陰陽家稱農曆十月戊戌日為絕陽之日諸事不宜。見《協紀辨方書.義例二》。2.謂陽氣隔絕。
1.陽氣竭盡。陰陽家稱農曆十月戊戌日為絕陽之日,諸事不宜。見《協紀辨方書·義例二》。
2.謂陽氣隔絕。《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上有絶陽之絡,下有破陰之紐,破陰絶陽,色廢脈亂,故形靜如死狀。”
絶陽(jué yáng)是古漢語詞彙,現多作“絕陽”,其含義需結合字形、典籍及醫學語境解析,具體如下:
源自《說文解字》:“絕,斷絲也。” 本指絲線斷絕,引申為“阻隔、消失”㊟。
在中醫及哲學中,“陽”指萬物生長的能量(如《黃帝内經》雲:“陽氣者,若天與日”),亦表光明、溫暖㊟。
“絕陽”即陽氣阻隔或枯竭,多指生命能量衰竭的狀态。如《靈樞·經脈》:“五絡俱竭,令人身脈皆動……名曰絶陽”,指陽氣斷絕的危症㊟。
《淮南子·地形訓》:“窮谷絶陽之地”,指陽光無法照射的幽深山谷,引申為陰寒隔絕㊟。
該詞今罕用于日常,主要見于:
參考資料
㊟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 《黃帝内經·素問》(人民衛生出版社)
㊟ 《靈樞經校釋》(河北醫學院)
㊟ 《千金要方》(孫思邈,唐代)
㊟ 《淮南子譯注》(北京大學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線上鍊接,來源标注通行權威版本,讀者可通過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核查原文。)
關于詞語“絶陽”的詳細解釋如下:
陽氣竭盡
陽氣隔絕
補充說明:兩種釋義均圍繞“陽氣”展開,前者側重自然時序,後者關聯醫學或人體機能。需注意,現代語境下該詞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文化研究領域。
百锾稗糲班齒保境碧氣闡繹晨旦出補春勝盜環大選僀搭頂鍼續麻峨岷飛書走檄風操高醫丱髻庪懸曶鼎徽腔鍵槽堅持改革開放建國簡授井桁旌嘉警繩酒瓿倨傲巨萬拘質老子六籍麪糊鬼瞥瞥嚬笑坯銷欽岑秦鳳請和祛治神明閏宮三幼埏垓折烏巾適爾侍酒手帕姊妹抒溷田路填篆條子網袋往素玩手腕笑模悠悠小年夜遐情謝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