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匡嶽的意思、匡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匡嶽的解釋

亦作“ 匡嶽 ”。 江西 廬山 的别稱。 隋炀帝 《遣使往匡山參書》:“進至 匡嶽 ,結夏安居。” 唐 周賀 《投江州張郎中》詩:“使君 匡嶽 近,終作社中人。” 五代 齊己 《荊渚逢禅友》詩:“社思 匡嶽 無 宗炳 ,詩憶 揚州 有 鮑昭 。” 清 崔倫奇 《煙水亭》詩:“秋接 湓城 同落葉,雲來 匡嶽 似登山。”


見“ 匡嶽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匡嶽"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地理雙重含義的專有名詞,特指中國江西省九江市境内的廬山。該名稱源自周代隱士匡俗在此結廬修道的典故,《中國地名大辭典》記載:"匡俗兄弟七人皆好道術,結廬此山,後皆仙去,空廬尚存,故稱廬山"。《漢語大詞典》明确指出"匡嶽"即"匡山"的雅稱,因山勢雄峻如嶽,故合稱"匡嶽"。

唐代詩人白居易《廬山草堂記》中"匡嶽奇秀甲天下"的贊語,奠定了該山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水經注》卷三十九記載其地理特征:"廬山南嶺疊嶂九層,崇岩萬仞"。宋代朱熹《廬山紀遊》更将"訪匡嶽"列為文人雅士必修之課。該山現存曆代摩崖石刻1300餘處,其中顔真卿"大天池"、米芾"第一山"等題刻,印證了"匡嶽"作為文化名山的獨特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匡嶽”是江西廬山的别稱,常見于古代詩文及曆史文獻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由“匡”和“嶽”組成,“匡”指廬山所在的匡地(相傳周朝匡俗曾隱居于此),“嶽”意為高大的山,合稱代指廬山。部分文獻中亦寫作“匡嶽”。

  2. 曆史用例
    自隋唐至清代,文人常用此稱:

    • 隋炀帝《遣使往匡山參書》提到“進至匡嶽,結夏安居”;
    • 唐代周賀《投江州張郎中》有“使君匡嶽近”;
    • 清代崔倫奇《煙水亭》則以“雲來匡嶽似登山”描繪景色。
  3.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匡嶽”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研究,日常口語較少使用。其拼音為kuāng yuè,組詞如“匡嶽山水”“匡嶽雲煙”等。

若需具體詩句分析或更多曆史典故,可進一步提供文獻片段。

别人正在浏覽...

白燦燦白叟鼻褰稱冤宸旨串用淳醨遞增煩治分寸之末分非鳳弦歌雲灌灌廣武古法龜龍貴族滾燈橫七竪八核叙鶴篆禍福相生接駕節髦井底銀瓶灸客柩辂九天九地倦飛钜望開館衎衎考課令寇掠叩詢苦車了卻令婦儗不于倫旁救剖治乾渥怯耎棄國青年節清商伎冉遺钑戟賞宴稍帶盛色詩谛松花蛋碳黑潭沱文貍無出下眼觑斜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