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偉燦爛。 漢 王充 《論衡·佚文》:“ 漢 氏浩爛,不有殊卓之聲。”《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上皇》:“朝廷觀先生所作《子虛賦》,文章浩爛,超越古人。”
“浩爛”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宏偉燦爛”,多用于形容事物或文采的宏大與輝煌。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浩爛”由“浩”(盛大、廣闊)與“爛”(光彩、燦爛)組合而成,表示規模宏大且富有光彩的狀态。該詞屬于書面用語,常見于對文章、成就或時代風貌的贊美。
《論衡·佚文》(漢代王充)
例句:“漢氏浩爛,不有殊卓之聲。”
釋義:此處形容漢代文化的輝煌壯麗,強調其超越尋常的成就。
《警世通言》(明代馮夢龍)
例句:“朝廷觀先生所作《子虛賦》,文章浩爛,超越古人。”
釋義:用于稱贊司馬相如的《子虛賦》文采恢弘絢爛。
“浩爛”屬于褒義形容詞,強調事物兼具“宏大”與“絢麗”的雙重特質。其近義表述可參考“恢弘璀璨”“壯麗輝煌”,但需根據具體語境選擇。
浩爛(hào làn)這個詞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一片廣闊繁爛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浩(水+告,10畫)爛(灬+關,10畫)。
來源:浩爛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如《紅樓夢》中常用這個詞來形容花圃和風景。它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唐代,但具體的來源并不明确。
繁體:浩爛。
古時候漢字寫法:浩糊(糊字有點相似于灬+戋,10畫)爛 (火+關,8畫),在古代寫法中加入了糊部作為字義的輔助。
例句:這座城市的燈火輝煌,繁華浩爛。
組詞:浩浩蕩蕩、浩大、浩渺、爛漫
近義詞:遼闊、宏偉
反義詞:狹小、貧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