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是晚清重臣,洋務運動的核心推動者,其生平與曆史角色可從以下四方面概括:
身份背景
本名章銅,字漸甫,號少荃,安徽合肥人。早年師從曾國藩,因鎮壓太平天國和撚軍起義崛起,曆任江蘇巡撫、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等職,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封一等肅毅伯。
主要貢獻
争議事件
因籤訂《馬關條約》等不平等條約被視為妥協派,但也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評價為“大清唯一能與列強争長短之人”。
曆史評價
毛澤東曾以“共産黨不是李鴻章”強調主權原則,反映其外交手段的複雜性。谥號“文忠”,着有《李文忠公全集》,歸葬合肥瑤海區。
可通過權威來源如《李文忠公全集》或曆史檔案進一步了解其詳細生平。
李鴻章是一個常見的中文姓名,拆分部首為木和鳥,筆畫總數為16畫。
李,木字頭,表示與樹木相關的字,代表了生命和成長。鴻,鳥字頭,表示與鳥類相關的字,代表了自由和高飛。章,文字頭,表示與文字相關的字,代表了文化和知識。因此,李鴻章這個名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有智慧和追求自由的印象。
這個名字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在古代,姓名通常由父輩取名字,其中姓氏來自家族的血脈,名字則選擇與祈求善意或寄托期盼有關的字。李鴻章作為一個姓氏和名字的結合,具有獨特的涵義和寓意。
在繁體字中,李鴻章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在古代,李鴻章可能會寫作李弘章,其中的“鴻”字寫作“弘”,表示大和廣闊。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書寫形式逐漸演變和規範化,現代漢字的寫法與古代有所區别。
以下是一個關于李鴻章的例句:“李鴻章是清朝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緻力于推動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以下是一些與李鴻章相關的詞語:
組詞:李氏、鴻雁、章程、*********。
近義詞:李鴻桢、李鴻昌。
反義詞:李某某、鴻某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