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re is more what I want to say but cannot] 書:信。信中沒有把要說的話寫完。多用于書信末尾
紙短情長,書不盡言
《易·繫辭上》:“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謂文辭難充分達意。後多作書信結尾習用語。《三國演義》第二六回:“公視之,乃 玄德 書也。其略雲:‘……書不盡言,死待來命。’”
“書不盡言”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為文字難以完全表達内心的意思,現多用于書信結尾,表示未能詳盡陳述的謙辭。以下是詳細解釋:
“書不盡言,死待來命。”(《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周易》原文或《三國演義》第二十六回。
《書不盡言》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書中所記載的知識是無窮無盡的,無法用語言完全表達。常用來形容知識的廣博和深奧。
《書不盡言》的拆分是:書(Page)+ 不(No)+ 盡(Complete)+ 言(Word)。
書的部首是“言”,筆畫是4畫;不的部首是“一”,筆畫是1畫;盡的部首是“心”,筆畫是4畫;言的部首是“言”,筆畫是7畫。
《書不盡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中的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中的“學而時習之”的“學”與“書”意思相近,而“不亦說乎?”中的“說”意思是“言語、言論”。
《書不盡言》的繁體字是「書不盡言」。
在古時候,書的古字形是「書」,不的古字形是「不」,盡的古字形是「盡」,言的古字形和現代相同。
他的學識淵博,讀的書不盡言。
書海不盡、學海無涯、語言無盡、言之無盡。
博大精深、廣博無涯、博覽群書。
一家獨大、言之不鑿、精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