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锁厅试的意思、锁厅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锁厅试的解释

亦作“鏁厅试”。 宋 代称现任官或有爵禄者应进士试。 宋 叶适 《太府少卿福建运判直宝谟阁李公墓志铭》:“復锁厅试礼部,词致瓌特,有司异之。”《宋史·选举志一》:“凡命士应举,谓之鏁厅试。”《宋史·选举志三》:“ 熙寧 十年,始立《宗子试法》。凡祖宗袒免亲已受命者,附锁厅试,自袒免以外,得试于国子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锁厅试的定义与性质

锁厅试是宋代科举制度中的特殊考试形式,专为官员子弟和现任职官设计。考生需经官府审核资格后,在封闭考场(锁院)内参加考试,通过者可获得进士出身或晋升资格。其核心特点是:

  1. 应试群体特定:仅限在职官员、恩荫子弟及有官衔者(如《宋史·选举志》载“凡命士应举,谓之锁厅试”)。
  2. 考场封闭管理:考试期间实行“锁院”制度,考官与考生均隔离,杜绝舞弊(参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五)。
  3. 录取限制严格:落榜者可能受罚(如宋真宗时期规定“锁厅举者,文不合格,当停官”),凸显选拔严肃性。

历史背景与制度渊源

锁厅试始于北宋,旨在平衡官员特权与科举公平:


实施特点与社会影响

  1. 考试内容与流程
    • 试题与常科进士科一致,侧重经义、策论(《文献通考·选举考四》)。
    • 需地方官推荐,审核家状(家庭背景),流程严于常科。
  2. 政治意义
    • 为范仲淹、欧阳修等寒门官员提供晋升通道,推动宋代官僚体系流动(邓广铭《宋史十讲》)。
    • 强化中央集权:皇帝通过控制锁厅名额,制约世家大族势力(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

权威参考文献

  1. 《宋史·选举志一》
  2.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 卷六十五、卷八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3. 龚延明《宋代官制辞典》
    • 中华书局,1997年,页 205-207。
  4. 邓广铭《宋史十讲》
    • 中华书局,2008年,页 89-93。
  5. 《宋会要辑稿·选举》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锁厅试是宋代科举制度中的特殊考试形式,主要针对现任官员或有爵禄者参加进士科考试。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锁厅试是宋代现任官员为考取进士资格而参加的考试。考生需暂时关闭所在官署的办公场所(即“锁厅”),以示暂停公务专心应考。

二、历史起源与发展

  1. 起源:始于宋太祖太平兴国年间,最初称为“锁其厅事而出”。
  2. 规则演变:
    • 北宋初:考试不合格者会被免职,合格者可参加殿试并升迁。
    • 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放宽政策,允许落第者继续保留官职并再次参考。
    • 嘉祐三年(1058年):取消考试次数限制,所有命官均可自由报考。

三、特殊群体适用

除普通官员外,宗室成员(如祖宗袒免亲)也可通过锁厅试参与科举,部分宗室还可选择在国子监考试。

四、名称由来

“锁厅”一词源于考生需锁闭官署厅堂的行为,象征暂时脱离职务专心备考。

五、与其他考试的区别

与普通科举不同,锁厅试考生若中第仅获官职晋升而非进士头衔,落第亦无严惩,体现了对官员仕途的特殊考量。


注:部分网页对“锁厅试”存在不同解释(如故意出难题的行为),但根据高权威性史料记载,其核心含义仍指向宋代官员科举制度。完整考据。

别人正在浏览...

倍儿逼晚曾经承诏驰风痴笑宠惜传譌赐祭从姊妹窜斥窜身诞弥倒悬之危蹬跶典谟蝶梦洞澈对抗性矛盾发笄坟堆丰羞氛昬钩挐淮雨黄金船换骨伙器家无担石竭精进水口击轊空谛灵几论点明资匠目怆有天纳粹拿云捉月捏素谦称撁索嵚崎磊落取下闪让世年拾青水狱赎生殊数送三肃缩探黑白桃红妆通衢通淫无干五五下学上达禊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