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安舒貌。《詩·衛風·芄蘭》“容兮遂兮,垂帶悸兮” 毛 傳:“容儀可觀,佩玉遂遂然。” 漢 賈誼 《新書·容經》:“祭祀之容,遂遂然,粥粥然,敬以婉。”
(2).隨行貌。《禮記·祭義》:“及祭之後,陶陶遂遂,如将復入然。” 鄭玄 注:“陶陶、遂遂,相隨行之貌。”
(3).茂盛貌。《爾雅·釋訓》:“烝烝遂遂,作也。” 郭璞 注:“皆物盛興作之貌。”《藝文類聚》卷三引 晉 夏侯湛 《春可樂賦》:“桑冉冉以奮條,麥遂遂以揚秀。”
“遂遂”是一個由疊字構成的詞語,其含義根據古籍和現代用法可分為以下三個主要方向:
安舒從容之貌
源自《詩經》《禮記》等典籍,形容儀态或心境安詳舒展。例如《禮記·祭義》中“陶陶遂遂”描述祭祀後舒緩的狀态,體現莊重與從容。
隨行有序之貌
指跟隨行進時井然有序的樣子。如鄭玄注《禮記》:“陶陶、遂遂,相隨行之貌”。
茂盛興盛之貌
見于《爾雅·釋訓》:“烝烝遂遂,作也”,形容植物或事物繁茂發展。
現代多引申為“順利達成願望”,強調事情進展如預期,如考試、工作等場景()。例如造句:“計劃遂遂完成”,此處融合了古文“通達”與現代“成功”的雙重語義。
“遂遂”既有古典文獻中的多義性(安舒、隨行、興盛),又在現代語境中聚焦于“順利”的積極含義。具體使用時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如描述傳統禮儀場景可側重古義,日常表達則傾向現代引申義。
《遂遂》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形容行動順利、如意、順遂。
《遂遂》這個詞的部首是辵,總共有12個筆畫。
《遂遂》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詩經》中的《王風·遂風》:“遂風般般,載善家宜家。”後來演變為現代漢語中的《遂遂》。
《遂遂》的繁體字為「遂遂」。
在古代,漢字《遂遂》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它的寫法為「辶聲觸切」。
1. 他的計劃進展遂遂順利,一切都按照預期進行。
2. 這次旅行過程中,我們的行程都很遂遂,沒有遇到任何問題。
遂心、一帆風順、如願以償
暢通無阻、順利、如意
坎坷、不順利、不如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