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埋頭。指專心、下功夫。《史記·蘇秦列傳》:“夫士業已屈首受書,而不能以取尊榮,雖多亦奚以為!” 宋 王安石 《祭丁元珍學士文》:“我初閉門,屈首書詩。” 清 吳偉業 《行路難》詩之八:“男兒讀書良不惡,屈首殘編務穿鑿。”
(2).低頭。屈服順從貌。《東周列國志》第四六回:“不能屈首事人,盍適他國。” 明 袁宏道 《答内》詩:“屈首空雲事已成,到頭轉覺官無味。”
“屈首”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核心含義,以下結合不同來源進行綜合解釋:
專心緻志,埋頭苦幹
指集中精力專注于學習或工作,常見于形容刻苦鑽研的狀态。
例句:如《史記·蘇秦列傳》提到“屈首受書”,描述士人埋頭讀書的情景。宋代王安石的詩句“屈首書詩”也體現了這一用法。
低頭屈服,順從他人
表示在壓力或權威面前放棄抵抗,被迫服從。
例句:《東周列國志》中“不能屈首事人”即表達不願屈從他人。
注意: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如“屈首”在古籍中更偏向“專注”,而現代使用可能更側重“屈服”。
屈首是一個動詞短語,意思是低下頭顱,表示尊重、謙恭或悲傷。
屈字由屍部和夬部組成,共有10個筆畫。
首字由頁部組成,共有5個筆畫。
屈首一詞最早出自《楚辭·離騷》:“屈指行採,鬥搏之所竄走。”屈指行採指的是黃昏時時分的垂首行走的感覺。
屈首的繁體字為「屈首」,字形與簡體字一樣。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屈字的大篆為象形,形狀像一個人屈膝跪伏的樣子。
1. 他屈首向老師緻敬,表達了對老師的尊重。
2. 悲傷的母親屈首站在兒子的墳前,淚水默默流淌。
屈尊、屈服、屈從、******
低首、垂首、頂禮膜拜
挺起、昂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