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先母的意思、先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先母的解釋

[deceased mother] 亡母

揭曉先一夕,先母孺人,夢一老叟自門中入中庭。——明· 張甯《方洲雜言》

詳細解釋

(1).嫡母。《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 青 為侯家人,少時歸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為兄弟數。”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先母,適妻也。 青 之適母。”

(2).稱亡母。 明 張甯 《方洲雜言》:“揭曉先一夕,先母孺人,夢一老叟自門中入中庭,持筆如椽。” 清 杜濬 《送五舅歸黃州》詩:“先母多兄弟,今看一舅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先母”是漢語中對已故母親的尊稱,其核心含義與使用規範如下:


一、詞典釋義

  1. 基本定義

    “先母”指已去世的母親,其中“先”表示“已故的、逝去的”,體現對亡者的敬重。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參考鍊接:商務印書館官網《現代漢語詞典》介紹(注:具體詞條需查閱實體書或授權電子版)

  2. 詞義辨析

    • 與“先父”對應:“先父”指已故父親,“先母”專指母親,二者均屬正式書面語。
    • 區别于“家母”:“家母”是對他人謙稱自己健在的母親,不可混淆。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二、文化内涵

  1. 宗法禮制背景

    傳統宗法制度強調“慎終追遠”,子女需以敬語稱呼亡親,體現孝道倫理。

    來源:《禮記·祭義》:“君子生則敬養,死則敬享。”

    參考鍊接: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禮記》原文

  2. 避諱文化

    古代避諱直稱“死亡”,故以“先”字替代,如“先考”(亡父)、“先妣”(亡母)。“先母”屬近現代規範用法。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1999年)。


三、現代使用規範


四、權威文獻佐證

  1. 魯迅《故鄉》:

    “我這次是專為了别他而來的……搬家到我在謀食的異地去,順便将我母親的棺木,遷回故鄉去安葬先母。”

    來源: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參考鍊接:魯迅博物館線上文庫

  2. 《清史稿·列女傳》:

    載有“先母撫孤守節”等表述,印證其曆史用法。

    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清史稿》(1977年)。


五、語言演變考據

“先母”在明清文獻中逐漸取代“先妣”(原特指亡母,後泛化),現代漢語以“先母”為通用詞。

來源:呂叔湘《近代漢語指代詞》(學林出版社,1985年)。


使用提示:當代口語中更常用“我母親去世了”等直白表述,而“先母”多用于書面或儀式性語境,需注意莊重性。

網絡擴展解釋

“先母”是一個漢語稱謂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現代常用義:對已故母親的尊稱

這一用法較為普遍,常見于書面或正式場合,表達對亡母的敬重。例如:

  1. 《儒林外史》第二回:“隻因當年先母病中,在觀音菩薩位下許的,如今也吃過十幾年了。”
  2. 現代例句:“來到母親的故鄉,許佩琴緻詞時提及先母生前囑咐她返鄉尋根。”

二、古代特殊義:指嫡母(父親的元配)

這一用法較為罕見,主要出現在古籍中。例如《史記·衛将軍骠騎列傳》記載:“青為侯家人,少時歸其父,其父使牧羊。先母之子皆奴畜之,不以為兄弟數。”此處“先母”指衛青的嫡母。

使用注意

  1. 現代語境中,“先母”多指亡母,與“先父”形成對應。
  2. 在古籍中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含義,避免混淆嫡母與亡母的用法。
  3. 同義詞包括“先妣”“先慈”,但“先妣”更強調母親已故的身份。

建議在當代使用中以“亡母”作為主要語義,若涉及古籍解讀則需注意雙重含義的辨析。

别人正在浏覽...

匾匾的伏别島逼緊撜溺觕砺戴鹖大陸擋寒當政道臣道翁燈盡油幹鼎圖定蹤抵牛東道主渡江楫耳音梵室服度高舉遠蹈廣秀害羣和煦轟擊漶滅賄求簡能計料敬老院穽陷金絲犒赉拉交情浪士老債涼轎戀空桑李闖離欲婁羅辘轳韻爐薰耄思毛頭磨昏抉聩偏絶平安信戚戚嗟嗟日程表山芎生瓜蜃竈侍衛私乘巍奂文武才飨禮顯耀枭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