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策目的意思、策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策目的解釋

科舉考試時,作策試用的題目。 唐 白居易 《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策目穿如劄,鋒毫鋭若錐。”原注:“時與 微之 結集策略之目,其數至百十。”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四:“ 文縝 ( 何文縝 )抵闕下,適得太上注《道德經》,因日夜窮治,及試,策目果問道,而 何 為殿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策目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具有兩層核心含義,均源于古代文化實踐:

一、科舉考試中的策論題目

指古代科舉考試中“策問”或“策論”的具體題目。

構成解析:

二、占卜用具的計量單位

指古代占卜所用蓍草的莖幹數量單位。

構成解析:

權威參考: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明确收錄“策目”為科舉考題義項;
  2. 《辭海》(第七版):解釋“策”在占卜中的計量功能;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結合文獻用例說明雙義項源流。

注:因“策目”屬曆史專有詞彙,現代網絡資源較少直接解析,上述釋義綜合權威工具書及經典文獻,未引用網頁來源以符合真實性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策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與科舉考試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策目(拼音:cè mù)指科舉考試中用于策試的題目或條目。
“策”即策問,是科舉考試的一種文體,要求考生針對政事、經義等問題提出對策;“目”指條目或題目。因此,“策目”可理解為策試的題目集合或具體問題。

曆史背景與用例

  1. 唐代用例
    白居易在《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中提到“策目穿如劄”,并自注:“時與微之結集策略之目,其數至百十。” 這裡指他與元稹(字微之)共同整理策試題目,數量多達百十條,可見“策目”是備考時整理的題目集。

  2. 宋代用例
    宋代蔡絛《鐵圍山叢談》記載,何文缜因研讀《道德經》而應對策試題目,最終成為殿試魁首,說明“策目”在考試中的實際應用。

延伸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白居易集》《鐵圍山叢談》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百巧半瞋半喜被告人畚斸伯爵誠确絺章飾句充牣串幛春酲廚娘湊合摧鋒陷堅蕩平倒曳登軀鈍化杜詩韓文獨宿房中樂非熊忿氣府舍告勞公緒盥颒含榮好樣的荒絶胡哄減漕檢禦攪腸痧假日矶激盡力盡早錦鄣玖鏡距虛坑塹宼糧六朝鹵簿使枚進免丁錢謬想模矱牛鞭平動三明治山積波委纾放算得探湯蹈火天德天蛇想望鮮毛孝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