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破觚斫雕的意思、破觚斫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破觚斫雕的解釋

斫,大鋤;引申為用刀、斧等砍。比喻删繁雜而從簡易,去浮華而尚質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破觚斫雕"(pò gū zhuó diāo)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成語,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字義解析與基本釋義

  1. 字義拆解:
    • 破:打破、破除。
    • 觚 (gū):原指古代一種盛行于商周時期、用于飲酒或祭祀的青銅禮器,其特點是腹部有棱角(通常為四棱或八棱),造型莊重典雅。此處引申為棱角分明、有規則形狀或有繁複裝飾的器物或事物。
    • 斫 (zhuó):用刀斧砍削、劈砍。
    • 雕:指雕刻的花紋、圖案或裝飾。引申為華而不實的修飾、浮華的文采或繁複的技藝。
  2. 整體釋義: 字面意思指打破有棱角的酒器(觚),砍削掉器物上雕刻的花紋(雕)。其核心含義是摒棄繁複的裝飾、浮華的文采或人為的雕琢,追求事物的本來面目或質樸無華的本質。它倡導去除虛飾,返璞歸真。

二、引申義與文化内涵

  1. 反對浮華,崇尚質樸:該成語常用來批評過度追求形式華麗、辭藻堆砌而忽視内容實質的文風或社會風氣。它體現了道家“見素抱樸”和儒家“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思想中追求内在本質與外在形式和諧統一的理念。它強調去除不必要的修飾,追求自然、本真、實用的狀态。
  2. 簡化制度,去除苛繁:在政治或社會管理層面,“破觚斫雕”可引申為改革或廢除繁瑣苛刻的法律條文、規章制度,使之變得寬厚、簡易、易行。這與漢初“黃老無為”思想影響下,廢除秦朝嚴刑峻法、推行簡約治理的曆史背景有關。

三、出處與權威引用 該成語最早且最著名的出處見于西漢司馬遷的《史記·酷吏列傳序》:

“漢興,破觚而為圜,斫雕而為樸,網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四、現代用法與示例 在現代漢語中,“破觚斫雕”主要用于:

  1. 文學藝術批評:形容去除華而不實的辭藻或技巧,追求内容真摯、風格質樸的創作方向。例如:“這篇散文破觚斫雕,以平實的語言道出了生活的真谛。”
  2. 設計美學:指設計理念上追求簡約、實用,摒棄過度裝飾。例如:“北歐家具設計崇尚破觚斫雕的理念,注重功能性與自然材質的美感。”
  3. 社會文化評論:批評浮誇、鋪張浪費的社會風氣,提倡節儉務實。例如:“在消費主義盛行的當下,我們更需要破觚斫雕的精神,回歸生活的本真。”
  4. 制度革新:指簡化繁瑣的程式或規則。例如:“行政審批改革就是要破觚斫雕,清除不必要的環節,提高效率。”

五、權威辭書釋義佐證

六、哲學意蘊 “破觚斫雕”的深層哲學意蘊與道家思想相通。東漢王充在《論衡·量知篇》中提到:“物實無中核者謂之郁,無刀斧之斷者謂之樸。文吏不學,世之教無核也。郁樸之人,孰與程哉?骨曰切,象曰瑳,玉曰琢,石曰磨;切瑳琢磨,乃成寶器。人之學問知能成就,猶骨象玉石切瑳琢磨也。” 雖非直接引用該成語,但其中對“樸”(未經雕琢的原木)的推崇,與“破觚斫雕”追求本真、反對過度人為修飾的精神内核一緻(如《論衡》相關篇章)。現代語言學家王力在其著作中也指出,此類成語體現了漢語中蘊含的深刻文化哲理和審美取向(如王力《古代漢語》或相關語言學論著)。

網絡擴展解釋

“破觚斫雕”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pò gū zhuó diāo,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詞義解析

  1. 字面與比喻義

    • “破觚”指将棱角分明的酒器(觚)改為圓形(圜),象征簡化複雜形狀;“斫雕”意為削去雕飾,回歸質樸。
    • 整體比喻:去除繁瑣浮華,追求簡約質樸,強調從複雜到簡單、從虛飾到本真的轉變。
  2. 曆史出處
    源自《史記·酷吏列傳》:“漢興,破觚而為圜,斫雕而為樸。”,描述漢朝初期為穩定社會,推行簡政、去奢崇儉的治國理念。


用法與示例


延伸解析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接龍或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史記》原文或宋代歐陽修《賈誼不至公卿論》中的引申論述。

别人正在浏覽...

拜訪百家衣體碑榜乘辂叱列捶撻打呵呵待等德操肚裡蚘蟲讀霓腓辟飛炧奉辭風虹鋒芒赗遺紛糅幹遮拱廊規矩準繩鬼羅刹鹘鸠故山滑精護國軍彙款單接待員激素救生船酒醒狼餐虎噬漣波兩極靈極毛燕骈齒趫捷汽船青精君清謠窮覈器數士節使令水仙説部豎儒私士私微邃幽踏猛子炭棒啴啴跳珠痛打秃秋香茅校補錫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