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ckeyed talk;stock argument; shopworn tunes; twice-told story] 不合實際使人厭煩的言論
好句用多了就會成濫調
一再重複、令人厭煩而不切實際的言詞或論調。 瞿秋白 《文藝雜著·涴漫的獄中日記》:“姓 吳 的 老五 總說我學着寫日記,還是套《水浒傳》、《三國演義》的濫調。” 魯迅 《<準風月談>後記》:“但 如是先生 是凡庸的,背出了他的祖父,父親, 魯迅 , 茅盾 之後,結果不過說着‘ 魯迅 拿盧布’那樣的濫調。”
“濫調”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常見搭配
多與“陳詞”連用為“陳詞濫調”,表示陳舊且無實際意義的話語(、)。例如:
“打廣告最忌重複那些陳腔濫調。” ——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文學用例或權威分析,可參考(滬江詞典)、(漢典)等來源。
濫調是一個貶義詞,常用來形容過度使用或濫用的套路、手法、說辭等。它表示缺乏創新和原創性,隻是機械地照搬已經過時或過度使用的東西。
濫調的部首是水,總共有11個筆畫。
濫調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北宋時期的王安石的《韓愈約病家曲》中,指的是人互相模仿、模拟行為。後來,濫調逐漸衍化為貶義詞,用來指責那些缺乏創新和創造力的行為。
濫調的繁體字是「濫條」。
古時候,濫調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濫調的古字形為「懶調」。這個字形中,懶的部分由「」字和「覧」字組成,表示渙散、懶散;調的部分則由「盜」字和「辶」組成,表示為盜取他人的行為。
1. 他的演講總是堆砌陳詞濫調,缺乏新意。
2. 這部電影的劇情和台詞完全是抄襲自其他影片,簡直就是濫調的典範。
濫調的相關詞彙有:濫竽充數、陳詞濫調、陳舊、模仿、抄襲。
濫調的近義詞有:陳詞濫調、老調重談、陳舊、模仿、抄襲。
濫調的反義詞有:創新、原創、新鮮、獨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