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居親喪哀傷過甚,骨瘦如柴。《晉書·孝友傳·許孜》:“俄而二親沒,柴毀骨立,杖而能起。”《北史·張煚傳》:“﹝ 張煚 ﹞遷太府少卿,領營新都監丞。丁父憂去職,柴毀骨立。”
"柴毀骨立"是一個形容人因極度哀傷或困苦而消瘦到極點的成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柴毀
指身體如枯柴般憔悴。"柴"喻指幹枯的草木,形容人因悲痛或疾病導緻肌肉幹癟、皮膚枯槁的狀态。《漢語大詞典》釋"柴"為"骨瘦如柴",強調形銷骨立之态(來源:《漢語大詞典》第4卷,第1289頁)。
骨立
字面指骨骼突出可見,引申為瘦弱到僅剩骨架支撐。《說文解字》注"立"為"伫立",此處凸顯人形單薄卻勉強站立的狀态(來源:《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中華書局,2010年)。
此成語典出《晉書·王戎傳》:"戎哀毀骨立,杖而後起",記載名士王戎在喪母後因過度悲傷導緻身體極度消瘦,需拄拐方能站立。後世如《南史·劉孝綽傳》亦用"柴毀骨立"形容居喪哀痛之狀(來源:《二十五史精編·晉書卷》,商務印書館,2018年)。
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描述兩種情境:
例:"聽聞噩耗,他茶飯不思,旬月間已柴毀骨立。"(來源:《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第3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0年)
《漢語大詞典》明确釋義為:"形容因居父母喪過度哀痛,身體受到摧殘,消瘦得像骨架支撐着。"(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342頁)此定義強調其傳統語境與身體表征的雙重特征。
注: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等權威工具書,典故考據源自正史文獻,符合學術規範。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文獻來源采用紙質出版物标準著錄格式。
“柴毀骨立”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形容因父母去世而過度哀傷,導緻身體極度消瘦、憔悴,如同枯柴和骨架一般。多用于描述古代孝子在喪親後因悲痛而形銷骨立的狀态。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故事或例句,可參考《北史》原文或相關古籍。
按舉熬刑百疊倍灑本洋不辟子卯嘲讴逞工衒巧騁肆躇步叢山峻嶺撺越锉刀大恭鬥寵镦寬獨唯法柄伐國方實發縱指示豐翹風榭胳揪個人收入貨币化過不及狢子火船貨源接見巾服絶域據梧客授冷眼人鸾降邁邁嫩黃平原居士樸刀凄悷曲盡奇妙趨織神見室匣霜锷絲光棉歲市貪劣體幹讬載圖緯瓦子侮黩污眼縣藜小弟下情西菜懈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