锉刀的意思、锉刀的詳細解釋
锉刀的解釋
[file] 金屬加工用淬鋼制成的手工切削工具
詳細解釋
手工切削工具。條形,多刃,主要用來對金屬、木枓、皮革等工件表層作微量加工。按橫斷面的形狀分為扁锉、圓锉、方锉、三角锉等。
詞語分解
- 锉的解釋 锉 (銼) ò 用鋼制成的磨鋼、鐵、竹、木等的工具:锉刀。鋼锉。扁锉。 用锉磨東西:把鐵條锉細。 古同“挫”,折傷,挫敗。 筆畫數:; 部首:钅; 筆順編號:
- 刀的解釋 刀 ā 用來切、割、斬、削、砍、刺、鍘的工具:刀子。刀兵。刀法。剪刀。鐮刀。 中國的紙張計量單位:一刀合一百張。 古代的一種錢币,因其形如刀故稱:刀币。 姓。 筆畫數:; 部首:刀;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锉刀是一種用于切削或打磨金屬、木材等材料的手工切削工具。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的定義和工業标準,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锉刀(cuò dāo)指條形、多刃的手工切削工具。主體為碳素工具鋼制成的長條形鋼片,表面刻有方向交錯或平行的楔形刀齒(锉紋),通過往複摩擦削除工件表層材料,實現切削、整形、抛光功能。《現代漢語詞典》将其定義為“手工切削工具,條形,多刃,主要用來對金屬、木料、皮革等工件表層作微量加工”。
二、核心特征
-
結構特性
- 材質:高碳鋼(如T12鋼)熱處理制成,硬度達HRC 62-67 。
- 齒紋:分單齒紋(用于軟質材料)與雙齒紋(交叉紋路,適用于金屬),齒角通常為$45^circ$-$85^circ$ 。
- 分類:按截面形狀分為扁锉、方锉、三角锉、圓锉等;按齒距粗細分為粗锉、中锉、細锉、油光锉 。
-
功能原理
通過人力推動锉刀,使楔形刀齒對工件産生剪切作用,形成斷續切削。其力學過程可簡化為:
$$
F_{text{切削}} = k cdot A cdot mu
$$
其中 $k$ 為材料系數,$A$ 為接觸面積,$mu$ 為摩擦系數 。
三、應用領域
- 金屬加工:修整毛刺、調整零件尺寸(如機械裝配中的配合面修磨)。
- 木工工藝:打磨木材曲面、修整榫卯結構 。
- 曆史背景: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青銅锉刀,現代锉刀工業化生産始于18世紀歐洲 。
四、權威參考文獻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機械加工手冊》.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20.
- 王先逵. 《機械制造工藝學》.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9.
- 李宏坤. 《工具五金标準彙編》. 中國标準出版社, 2018.
- 羅伯特·K·G·坦普爾. 《中國:發明與發現的國度》. 英國博德利出版社, 1986.
(注:因未提供可驗證的線上鍊接,此處僅标注文獻來源。建議補充國家标準《GB/T 5806-2023 锉刀》等可公開訪問的權威鍊接以增強可信度。)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锉刀”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讀音與字形
- 讀音:cuò dāo(與“措刀”同音),其中“锉”不讀作zuò,而是四聲的cuò。
- 字形結構:左形右聲的形聲字,由“金”字旁和“坐”組成,本義指小鍋,後引申為金屬工具名稱。
二、定義與用途
- 基本定義:一種手工切削工具,由淬火鋼制成,表面有密集細齒,主要用于對金屬、木材、皮革等材料進行微量打磨或修整。
- 主要功能:
- 去除工件表面的毛刺或多餘部分;
- 修整形狀,如邊緣打磨、孔洞擴大;
- 使材料表面光滑平整(如例句:“工人用锉刀修整零件邊緣”)。
三、分類與材質
- 常見分類(按橫斷面形狀):
- 扁锉(矩形斷面)
- 圓锉(圓形斷面)
- 方锉(正方形斷面)
- 三角锉(三角形斷面)。
- 材質:碳素工具鋼(如T12、T13)經淬火處理制成,硬度高且耐磨。
四、詞性擴展與引申義
- 動詞用法:表示用锉刀切削的動作,如“锉平”“锉光”。
- 引申義:比喻事物逐漸完善的過程(如俗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的“利其器”包含打磨工具的含義)。
五、相關注意
- 非工具含義:在網絡語境中,“锉刀”偶見用于調侃平胸角色(源于日本遊戲梗),但此用法非主流且不建議在正式場合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白豹棒棒雞半面不忘便桶碧樹不媿下學不許不至于吹灰之力處守鬥紐蛾度虵行訛體赗吊分路揚镳負螟福運改嫁幹戚舞刮剌剌光暈和邱洪垆硡隱話趕話嘉氣笳吟積獲井泉巾帓金瓊緊窄究訪九級浮圖糠核樓船将軍滿池嬌媚秀能仕扭打逆許跑片破除迷信前塗千依百順輕薄輕狂畦鹽榮望散配生死予奪死别生離條條大路通羅馬透信悟對五蜀霞城下痢相刃小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