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靠着梧幾。《莊子·齊物論》:“ 昭文 之鼓琴也, 師曠 之枝策也, 惠子 之據梧也,三子之知幾乎。” 成玄英 疏:“據梧者,隻是以梧幾而據之談説,猶隱幾者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排調》:“ 範榮期 見 郄超 俗情不淡,戲之曰:‘ 夷齊 巢許 ,一詣垂名。何必勞神苦形,支策據梧邪?’”《藝文類聚》卷五八引 南朝 梁元帝 《答劉縮求述制旨義書》:“所賴昔經 陜 服,頗足良書,憑幾據梧,靜供遊目。” 宋 林逋 《山中寒食》詩之一:“有客新嘗寒具罷,據梧慵復散《幽經》。”
(2).操琴。《莊子·齊物論》:“ 惠子 之據梧也。” 陸德明 釋文:“ 司馬 雲:‘梧,琴也。’ 崔 雲:‘琴瑟也。’” 明 徐渭 《覽越篇》序:“便引吭而鳴,響溢於據梧扣竹之表。”
據梧是漢語古語詞,典出《莊子·齊物論》,其釋義與引申義如下:
據梧的字面義為“倚靠梧桐樹”。“據”指倚靠、憑依;“梧”即梧桐樹。此動作在古籍中常形容隱士或文人閑適淡泊的姿态。如《莊子·齊物論》載:“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惠子之據梧也,三子之知幾乎!”其中“據梧”描繪惠施倚梧辯論後疲倦休憩之态。
在道家語境中,“據梧”被賦予超脫物外的哲學内涵:
後世文人将“據梧”融入詩詞,衍生出兩類意象:
參考文獻
“據梧”是一個源自《莊子·齊物論》的古典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倚靠梧幾
原指倚靠梧桐木制成的幾案(古代家具),常用于形容人休息或談論時的姿态。如《莊子·齊物論》中“惠子之據梧也”,成玄英注釋為“以梧幾而據之談說,猶隱幾者也”。這一動作常被引申為閑適或沉思的狀态。
操琴、彈奏
部分注釋家(如司馬彪、崔譔)認為“梧”指琴瑟,因此“據梧”可解釋為彈琴的動作。例如《世說新語》中“支策據梧”即暗含操琴之意。
在唐詩中,“據梧”常被用來象征逍遙自適的心境。如《莊子·德充符》描述惠施“倚樹而吟,據槁梧而瞑”,後演化為文人雅士超脫勞形、寄情自然的意象。
“據梧”需結合語境理解,既可指具體動作(倚靠/彈琴),也可表達抽象的精神狀态。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莊子》原文及曆代注釋。
暗無天日包庇碧桐杯沖量充澤悼悲彫掞黩貨惡果分秒必争扶撥服假負養枎栘敢言膏晷遘時廣屋韓才合坐華表花片箭羽徑塗緊箍咒叩祝闊步高談掠過黎豆陋族盲風鉚勁兒每事問年事黏贅牛毛細雨噴水千狐腋切儗起急青瑤簡窮山竭澤窮猿奔林適值疏趾唐文陶淑天都銅身吐吞為蛇添足魏王池溫適無後為大霧幕賢藩賢關小眉小夜班卸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