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昏昏浩浩的意思、昏昏浩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昏昏浩浩的解釋

蒼茫浩渺。 唐 羅隱 《讒書·槎客喻》:“彼河之流,彼天之高,宛宛轉轉,昏昏浩浩,有怪有靈,時颠時倒,而子浮泛其間,能不手足之駭,神魂之掉者乎?”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昏昏浩浩”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描述蒼茫浩渺的景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該詞形容廣闊無邊的自然景象,帶有蒼茫、浩渺的意境,常用于描繪天空、河流等宏大的空間感。

  2. 出處與典故
    最早出自唐代羅隱的《讒書·槎客喻》:“彼河之流,彼天之高,宛宛轉轉,昏昏浩浩,有怪有靈,時颠時倒。”。文中通過“昏昏浩浩”渲染了河流與天空的壯闊迷離。

  3. 用法與語法

    • 作定語或狀語,多用于書面語或文學描述。
    • 示例:描寫大漠時可用“昏昏浩浩的沙海”,或形容雲霧缭繞的山谷“籠罩在昏昏浩浩的暮色中”。
  4. 注意其他解釋
    個别資料提到該詞可形容“人行動遲緩、迷茫”(如),但此用法未被權威詞典廣泛收錄,建議以“蒼茫浩渺”為核心含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延伸用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相關段落。

網絡擴展解釋二

《昏昏浩浩》的意思

《昏昏浩浩》是一個漢語詞語,形容人或事情缺乏明晰的方向和目标,流于平庸和沉悶。

拆分部首和筆畫

《昏昏浩浩》由四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日、水、火和田。它總共有十五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昏昏浩浩》最早出現在唐代韓愈的《進學解》一文中,形容人學習渾渾噩噩,無所作為。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昏昏澔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浩」的同音字「皓」也曾用于表示「昏昏浩浩」的意思。

例句

他整天無所事事,過着昏昏浩浩的生活。

組詞

昏昏沉沉、浩浩蕩蕩、昏昏默默

近義詞

懶散、迷迷糊糊、糊裡糊塗

反義詞

明明白白、有條不紊、清晰明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