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黴濕的意思、黴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黴濕的解釋

受潮發黴。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郵政·立局》:“用柴木墊高通氣,以免黴濕。”


謂受潮黴爛。 清 魏源 《道光丙戌海運記》:“羣疑朋興,葸沓苟安,匪曰風颶,則曰盜賊;匪曰黴濕,則曰侵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黴濕”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物品因受潮而發黴或黴爛的現象。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1. 受潮發黴
    指物品在潮濕環境中滋生黴菌,導緻表面或内部變質。例如:糧食、衣物等長時間暴露在濕氣中會出現黴斑或腐爛。
    清代文獻記載中,黃六鴻在《福惠全書》提到“用柴木墊高通氣,以免黴濕”,強調防潮措施的重要性。

  2. 受潮黴爛
    更嚴重的狀态,即物品因持續受潮導緻腐爛、損壞。例如:清代魏源在《道光丙戌海運記》中提到糧食運輸中因“黴濕”造成的損耗。

用法與語境

相關詞語

防護建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清代文獻或現代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黴濕的意思

黴濕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物體受到黴菌侵蝕而變得潮濕、發黴的狀态。當物體長時間暴露在潮濕的環境中,容易受到黴菌的污染,進而産生發黴的現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黴濕的拆分部首是雨和水,其中,“雨”是左邊的部首,“水”是右邊的部首。它的總筆畫數是13畫。

來源和繁體

黴濕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詩經·陳風·襄羊》一篇中:“箕子瓪簋罍斝,潛鑿鳌髑。黴濕淪阨,亡我同列。”這裡的“黴濕”具有潮濕和腐爛的意味。

在繁體字中,黴濕的寫法是「黴濕」,使用了繁體字的地區如台灣、香港等,通常會采用這種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黴濕并沒有固定的形态,而是采用了不同的變體。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對于“黴”字的解釋部分有古字形“鋂”,表示鋂意窘況、濕潤。

例句

1. 這個房間存放了很多舊書,現在已經變得非常黴濕了。

2. 别忘了關好窗戶,否則雨天容易把書籍弄得黴濕。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發黴、濕漉漉、潮濕、糟糕、腐爛。

近義詞:潮濕、潮濕、發黴。

反義詞:幹燥、清潔、幹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