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陽的意思、歲陽的詳細解釋
歲陽的解釋
(1).亦稱“ 歲雄 ”。古代以幹支紀年,十幹叫“歲陽”。《爾雅·釋天》:“太歲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維,在庚曰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陽:歲陽。” 宋 洪邁 《容齋三筆·歲月日風雷雄雌》:“ 虞喜 天文論, 漢 《太初曆》十一月甲子夜半冬至雲:‘歲雄在閼逢……’又雲:‘甲歲雄也,畢月雄也,陬月雌也。’大抵以十幹為歲陽,故謂之雄,十二支為歲陰,故謂之雌。”
(2).《詩·小雅·采薇》:“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毛 傳:“陽,曆陽月也。” 鄭玄 箋:“十月為陽。”後用以指農曆十月。 宋 司馬光 《祭劉大卿文》:“歲陽四浹,零落幾盡。” 郭沫若 《東風集·題桂花軒》:“歲陽時節如初夏,紫貝天葵酌滿杯。”
詞語分解
- 歲的解釋 歲 (歲) ì 年:歲首。歲暮。歲夕(即“除夕”)。歲除(年終)。歲闌(一年将盡的時候)。 一年的收成,年景:歲兇(年成歉收)。歉歲(收成不好的年份)。 年齡:年歲。周歲。 星名:歲星(即“木星”。)
- 陽的解釋 陽 (陽) á 明亮。 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宇宙中通貫所有物質的兩大對立面之一,與“陰”相對: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二氣。 指“太陽”:陽光。陽面。陽曆。向陽。夕陽。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陽
專業解析
歲陽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古代天文曆法術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
歲星的别名:
- 釋義: “歲陽”在古代文獻中可直接指代“歲星”,即我們今天所說的木星(Jupiter)。古人觀測到歲星大約每十二年(實際為11.86年)繞天運行一周,故将其運行周期用于紀年,稱之為“歲星紀年法”。歲星因此得名“歲陽”,取其運行不息、如陽剛之氣的含義。
- 來源依據: 此釋義可見于古代天文曆法文獻及部分辭書對“歲陽”的直解。
-
歲星紀年法中的名稱系統:
- 釋義: 這是“歲陽”更核心、更常用的含義。在“歲星紀年法”和與之配合的“太歲紀年法”中,“歲陽”特指一套用于标記年份的十個名稱(又稱“歲名”)。這套名稱與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相配,形成一套獨特的年份命名系統。
- 具體名稱: 據《爾雅·釋天》和《史記·曆書》等古籍記載,十個歲陽之名分别為:阏逢、旃蒙、柔兆、強圉、著雍、屠維、上章、重光、玄黓、昭陽。例如,甲年可稱為“阏逢”,乙年可稱為“旃蒙”,依此類推。
- 與“太歲”的關系: 在紀年體系中,“歲陽”常與表示地支方位的十二個“歲陰”(或稱“太歲”名,如攝提格、單阏等)名稱配合使用,共同構成完整的年份名稱,如“阏逢攝提格”即指甲寅年。
- 來源依據: 此釋義及其具體名稱系統主要源自《爾雅·釋天》(中國最早的詞典之一)、《史記·曆書》、《淮南子·天文訓》等權威曆史典籍,并被後世《漢語大詞典》、《辭源》、《辭海》等大型工具書所收錄和解釋。
現代使用:
“歲陽”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已非常用詞彙,主要出現在研究中國古代天文學、曆史學、文獻學或涉及古代紀年法的語境中。理解其含義對于閱讀和理解先秦至漢代的古籍文獻尤為重要。
參考資料來源:
- 《爾雅·釋天》(中國古代辭書)
- 《史記·曆書》(西漢司馬遷著,權威史書)
- 《淮南子·天文訓》(西漢淮南王劉安主持編纂,重要哲學著作)
- 《漢語大詞典》(大型漢語語文辭書)
- 《辭源》(大型古漢語辭書)
- 《辭海》(綜合性辭典)
網絡擴展解釋
“歲陽”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結合不同文獻來源綜合理解:
-
幹支紀年中的十幹稱謂
古代以天幹地支紀年時,将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歲陽”,與十二地支(歲陰)組合形成完整的幹支系統。例如:
- 甲年對應“阏逢”,乙年對應“旃蒙”,以此類推,形成“阏逢·攝提格”等六十個年名組合。
- 此用法最早見于《爾雅·釋天》,漢代《太初曆》進一步規範,形成六十年循環的紀年體系。
-
指農曆十月
源自《詩經·小雅·采薇》中“歲亦陽止”的記載,漢代學者毛亨和鄭玄注解為“十月為陽”,因此“歲陽”成為農曆十月的别稱。
其他補充說明:
- 部分文獻(如)提到“歲陽”作為成語,形容晚年生活美好,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傳。
- 需注意不同文獻對“歲陽”的側重不同,高權威性來源(如、6)均以幹支紀年解釋為核心,而農曆十月的含義多出現在引證類資料中。
建議參考《爾雅》《史記》等古籍原文或權威曆史辭典(如漢典)獲取更精準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捱捱擠擠寶姥襃恤餔子寵育大來大蒙宕往誕章獨旅趸賬多鷃二方風和日美豐庑覆潤告廟鬼哭狼嗥呵卵脬鴻蒙初辟紅線花鬟花嬌柳亸惠撫混編淴泱剪髪被褐絜臯錦鷄聚變律服梅花屋主每事問怒漲喔咿青箱耆頤壬佞宂長儒道靸霅少君術勝蹟聖武十字瘦田守瘗秫田桃李桃三李四條循投袂荷戈途徑豚脅危憂鄉國橡膠獻曲宵柝些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