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巡夜的梆聲。 唐 李商隱 《馬嵬》詩之二:“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宋史·樂志十六》:“中興大業,巍巍稽古成功。事去孤鴻,忍聽宵柝晨鐘。”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我國家重熙累洽之餘,固已宵柝不驚,邊烽無警。”
“宵柝”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李商隱詩集》或《宋史》相關章節。
宵柝(xiāo bái)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指“車前短柱”。宵柝一詞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形象地描繪了古代車輛一側固定的短柱。
宵(412筆畫):亠(1筆畫)+ 小(3筆畫)
柝(75筆畫):木(4筆畫)+ 蔔(2筆畫)+ 木(4筆畫)+ 蔔(2筆畫)+ 木(4筆畫)+ 蔔(2筆畫)
宵柝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車輛的構造。宵柝是古代馬車或轎車的重要部分,用于固定車輛一側的車廂結構。車前的短柱幫助穩定車輛,并起到保護車輛和乘客的作用。
宵柝的繁體字形為「宵檗」。
宵柝的古時候漢字寫法為「宵檗」。
1. 車前短柱,宵柝固定了古代馬車的車廂結構。
2. 古代的轎車上裝着宵柝,以保護乘客的安全。
宵柝可以結合其他漢字組成新詞,例如:
1. 宵柝橫飛(形容事物突然向一側傾斜或突然動搖)
2. 宵柝固定(指用宵柝來加固或穩定)
3. 固定宵柝(指用宵柝來固定或穩定)
近義詞:車前短柱
反義詞:車後長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