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告廟的意思、告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告廟的解釋

古代天子或諸侯出巡或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廟,稱“告廟”。《左傳·桓公二年》:“凡公行,告於宗廟,反行飲至,舍爵策勳焉,禮也。” 漢 班固 《白6*虎通·巡狩》:“王者出,必告廟何?孝子出辭反面,事死如事生。”《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莊宗 受(三矢)而藏之于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 宋 李上交 《近事會元·大将受命》:“《唐志》雲:大将出軍征讨,皆告廟受鉞,辭 齊太公 廟訖,不宿於家。” 清 王韬 《淞濱瑣話·李延庚》:“ 李建泰 出師西征,我家特奉朝命,以太牢告廟,此時何等烜赫。”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告廟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告廟”是古代中國與祭祀相關的重要禮儀,主要分為官方禮儀和民間習俗兩類,具體解釋如下:

一、官方禮儀中的“告廟”

  1. 定義與功能
    指天子或諸侯在出巡、征伐等重大事件前,需向祖廟禀告,祈求祖先庇佑的儀式。此禮源于周代,是宗法制度的核心體現。例如《左傳·桓公二年》記載:“凡公行,告于宗廟”,強調諸侯出行前必須祭告祖廟。

  2. 儀式内容
    包括獻祭、祝禱、奏樂等環節,結束後需“飲至”(慶功宴)和“策勳”(記錄功績)。如《新五代史·伶官傳序》提到後唐莊宗以三矢告廟,象征繼承先王遺志。


二、民間喪俗中的“告廟”

  1. 含義與形式
    在喪事中指向祖宗禀告親人去世,并為其“請位”(請求列入祖先序列)。傳統做法是移棺至祖廟前祭告(稱“動柩朝祖”),後簡化為在家中設靈位禀告。

  2. 儀式用語
    通常由主祭者誦讀固定套語,如:“不孝子孫某某,罪孽深重,禍延先考(妣)……今奉靈柩,詣廟告祭。”旨在溝通陰陽,祈求祖先接納亡者。


三、曆史演變

早期“告廟”為貴族專屬禮儀,後隨禮制下移,明清時期逐漸演變為民間廣泛采用的喪葬習俗。兩種形态雖場景不同,但核心均為通過祭祀實現人與祖先的聯結,體現了“事死如事生”的傳統觀念。

網絡擴展解釋二

告廟(gào miào)這個詞的意思是向神廟中的神明告知祈禱或表示敬意。拆分部首是告(gào)和廟(miào),其中告的部首是口,廟的部首是廣。告廟的筆畫數是11畫,其中告的筆畫數是7畫,廟的筆畫數是4畫。 《告廟》一詞源于古代的宗教活動,人們在神廟中做禮拜或者祈禱時,會向神明表達自己的請求或者敬意。在古代,人們常常選擇在特定的日期或者某些大事之前,前往神廟告廟,希望能夠得到保佑和神明的庇護。 在繁體字中,告廟的寫法保持不變,依然是「告廟」。 在古代,告廟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西周時期的金文中,「告廟」可以寫作「告廟」,廟是對廟的古稱。另外,也有一些古籍中将「廟」寫作「庿」,但這種寫法較為罕見。 以下是一些關于告廟的例句: 1. 他每年都會去告廟,祈求家人平安健康。 2. 在春節期間,很多人都會告廟來祈求新的一年能夠順利、平安。 一些與告廟相關的組詞包括廟門、廟宇、告土、告祖等。近義詞可以是祭拜、祈禱。反義詞可能是冒犯、無視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