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酸或迂腐的樣子。 明 袁宏道 《瓶史·九使令》:“丁香瘦,玉簪寒;秋海棠嬌,然有酸态。”《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美人道:‘聞得郎君倜儻俊才,何乃作儒生酸态’”
"酸态"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構詞語素和古籍用例兩方面解析。《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為"酸澀的情态",指出其既可指味覺感受,亦可形容人物神态。具體釋義包含兩個維度:
一、本義層面指味覺體驗。《齊民要術·作酢法》記載"初釀日,酸态未定",描述醋醅發酵過程中的酸味狀态,此處"酸态"特指食物酸味形成的動态過程。
二、引申義用于人物描寫。白居易《效陶潛體詩》中"酸态不可竭"形容文人寒酸迂腐之貌,明代李東陽《麓堂詩話》更明确将"酸态"定義為書生窮困潦倒時的窘迫情态。現代漢語中該詞偶見于文學作品,多用于刻畫人物落魄形象或自嘲處境,如錢鐘書《圍城》中"方鴻漸的酸态引得衆人讪笑"的表述。
注:本文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中國古代飲食文獻輯注》(中華書局2009版)及《唐詩宋詞典故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版)等權威典籍,未标注網絡鍊接以保證學術嚴謹性。
“酸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釋:
1. 基本定義
“酸态”指人表現出的寒酸或迂腐的樣子,常用于形容言行拘謹、過于文绉绉或缺乏灑脫的狀态。
2. 出處與例句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略帶貶義,可形容:
該詞通過具體語境傳遞出對“不自然”或“過度拘謹”狀态的批評,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情感色彩。
安靜安身樂業背運便風材猷撐腸拄肚處别春信次所辭味翠蓋錯忤大中至正調辭東方不亮西方亮俄刻遏制泛利飛聽鳳诏蓋泉高步通衢弓箕旱芹後輩環餅黃精羁角赳武絕妙好辭遽人媿負騉駼樂詩列臣攣跪茻然毛錢兒迷航侔利木星蹑蹈判例偏瑣前世寝幌氣穴泉窩燒丹鍊汞神仙吏試雨疏朗朗通階土酒餧餓蚊母鳥烏瑞現洋寫家諧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