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絕妙好辭的意思、絕妙好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絕妙好辭的解釋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捷悟》:“ 魏武 嘗過 曹娥 碑下, 楊脩 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韲臼’八字。 魏武 謂 脩 曰:‘解不?’答曰:‘解。’ 魏武 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裡。 魏武 乃曰:‘吾已得。’令 脩 别記所知。 脩 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絶。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韲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絶妙好辭也。’”後用以指極其美妙的文辭。 唐 蘇颋 《刑部尚書韋抗神道碑》:“銜悽固託,撫疾何成,愧不得絶妙好辭,披文而相質耳。”亦作“ 絶妙好詞 ”。 元 張雨 《滿江紅·玉簪》詞:“待使君絶妙好詞成,須彈壓。” 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上·詞采》:“凡讀傳奇而有令人費解,或初閲不見其佳,深思而後得其意之所在者,便非絶妙好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絕妙好辭”是漢語中形容詩文或言辭極為精妙的成語,出自《世說新語·捷悟》。其典故源于東漢文學家蔡邕題寫曹娥碑時,以字謎形式暗藏“絕妙好辭”四字:黃絹(色絲,合為“絕”)、幼婦(少女,合為“妙”)、外孫(女子之子,合為“好”)、齑臼(受辛之器,合為“辤”即“辭”)。該詞被《漢語大詞典》收錄,釋義為“指極為精妙的文辭”,常用于評價文學創作或語言表達的高超境界(來源:《世說新語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漢語大詞典》第9卷)。在現代語言研究中,該成語被納入《中華成語大辭典》,強調其“雙關拆字”的獨特語言藝術(來源:《中華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絕妙好辭”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釋義
    指極其美妙的文辭或精辟傳神的詞藻,常用于贊美詩文、語言表達的精妙。

  2. 典故出處
    源自《世說新語·捷悟》:曹操與楊修途經曹娥碑,見碑背題有“黃絹幼婦,外孫齑臼”八字。楊修解謎為“絕妙好辭”(黃絹=色絲=“絕”,幼婦=少女=“妙”,外孫=女子=“好”,齑臼=受辛=“辭”),曹操歎服其才。

  3. 語法與用法
    結構為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例如:“這首小詩構思精巧,立意新穎,确是一首絕妙好辭。”

  4. 近義詞與變體
    亦作“絕妙好詞”,二者含義相同,均強調文辭的極緻美妙。

  5. 文化意義
    該成語不僅體現漢語拆字遊戲的智慧,還常用于文學評論中,形容語言藝術的精妙境界。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細節或例句,可參考《世說新語》原文及曆代文學評注。

别人正在浏覽...

别削不昧持别蕩潏頂蟲丁身錢締昵二面角迩年憤咤古春鬼雀寒菊賀旦和軟河宗皇然互剝痛瘡漸導簡寂建築學九白之貢舅老爺糾缦鹫石谲略崛嵂寬口勞勚利通直漏鼓毛質面床杪颠米粒雪南州疲睡剖列愆陽起功局齊桓公茕妻栖止仁姑肉眼汝月賞心樂事少停審交市德士氣世運素沫通儒院通侻偷生往至畏忌文宣限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