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武的意思、赳武的詳細解釋
赳武的解釋
(1).語本《詩·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幹城。”後因以形容雄健勇武。 清 魏源 《聖武記》卷十四:“故 雍正 中,海内無盜賊之警,而邊疆皆赳武之士。”
(2).指勇猛的武将。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是以明王任忠亮於臺輔,付赳武於幹城,易地則皆敗。”參見“ 赳赳 ”。
詞語分解
- 赳的解釋 赳 ū 〔赳赳〕雄壯威武的樣子,如“赳赳武夫”、“雄赳赳,氣昂昂”。 筆畫數:; 部首:走; 筆順編號:
- 武的解釋 武 ǔ 關于軍事或技擊的,與“文”相對:武裝。武器。武警。武林。武壇。武生。武旦。武丑。武淨。武舉。 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斷。武士。武夫。 半步,泛指腳步:步武。踵武。行(妌 )不數武。 姓。
網絡擴展解釋
“赳武”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該詞形容雄健勇武的狀态或氣質,多用于描述武将或勇士的剛毅形象。其核心含義源自《詩經·周南·兔罝》中的“赳赳武夫,公侯幹城”,原指威武的武士是國家的屏障。
-
出處與演變
- 經典出處:最早見于《詩經》,以“赳赳武夫”形容武士的勇猛。
- 引申用法:後世逐漸擴展為對武将群體的代稱,如清代魏源在《聖武記》中提到“邊疆皆赳武之士”,既指勇武的士兵,也暗含對武将能力的贊許。
-
結構與用法
- 字形結構:“赳”為半包圍結構,本義為雄壯有力的樣子;“武”同樣為半包圍結構,本指與軍事、勇猛相關的事物。
- 現代應用: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如“赳武之師”“赳武之士”,強調力量與威嚴感。
-
相關文獻例證
清代文獻中頻繁出現該詞,例如魏源的《聖武記》和《默觚》均以“赳武”代指勇猛的武将群體,體現其曆史語境中的實際應用。
“赳武”一詞兼具形容勇武氣質和代指武将的雙重含義,其文化内涵與《詩經》及古代軍事傳統緊密關聯。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聖武記》等清代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赳武》這個詞起源于古代中國,意為勇武、威武。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它的構成為走(走之義為力量)+武(表示武器和戰鬥)。
《赳武》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小雅·赳赳》一篇中,其中描述了戰士們骁勇善戰的英姿。這個詞在後來的文學作品中被廣泛使用,代表着勇往直前和戰鬥力強大。
關于《赳武》的繁體字寫法為「赳武」,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赳武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它仍然是由「走」和「武」兩個部首組成,融合了勇氣和力量的含義。
以下是赳武的例句:
1. 他的赳武精神激勵着我們前行。
2. 軍隊展現出了赳武之志,戰勝了強敵。
赳武的近義詞可以有「勇猛」、「威武」等,表示同樣的威武勇武之意。
而與赳武相反的詞語可以是「怯懦」、「軟弱」等,表示相反的含義。
希望以上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