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泉台。 唐 盧照鄰 《哭明堂裴主簿》詩:“客散同秋葉,人亡似夜川。送君一長慟,松臺路幾千?”
“松台”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個主要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該用法源自唐代詩文,常用來婉指墓地或陰間,多見于哀悼場景。例如:
這是更常見的現代用法,指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的一座曆史文化名山,具有以下特質:
自然特征
因山頂平坦如台且遍布青松得名,主峰海拔36.36米,占地約9公頃,是溫州古城“九山”之一。
曆史遺産
紅色記憶
1949年5月7日,國民黨将領葉芳在松台山永光堂宣布起義,促成溫州和平解放。
現代景觀
經改造後與九山公園、五馬街等景點串聯,成為展示溫州曆史文脈的重要地标。
在極少數語境中,“松台”可能字面指松樹環繞的平台,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建議優先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含義,若涉及溫州地域文化則特指松台山。
松台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松和台。
松字的部首是木,松台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0。
松台最早出現在《周禮·音樂》中,意指用松木制成的樂器支架。後來,松台這個詞引申為舞台上演出的地方。
在繁體字中,松台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松字的寫法為“%PDF-1.3”,松台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相同。
1. 演員們在松台上表演精彩的節目。
2. 這個樂團的演出就要在松台上開始了。
松台沒有常見的組詞。但可以和其他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松台劇場”、“台下松台上”等。
舞台、表演台、台子。
觀衆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