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雕刻灰塵。比喻不可能。《關尹子·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聖智造迷,鬼神不識。”
(2).比喻技藝極精巧。 清 鈕琇 《觚賸續編·桃核舫》:“ 姑蘇 金老 ,貌甚樸,而有刻棘鏤塵之巧。”
“镂塵”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
雕刻灰塵,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物
該釋義源于《關尹子·一宇》中的“思之如鏤塵,聖智造迷,鬼神不識”,用“在灰塵上雕刻”的意象,強調徒勞或無法完成的行為。
比喻技藝極其精巧
清代鈕琇在《觚賸續編·桃核舫》中描述工匠“刻棘鏤塵之巧”,以此形容技藝超凡,達到精微絕倫的境界。
補充說明
該詞通過同一意象(雕刻灰塵)引申出正反兩層含義,既體現漢語的辯證思維,也反映了古代文學對“技藝”的極緻推崇與對“虛妄”的批判。
《镂塵》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将灰塵镂刻,指的是在物品表面細緻地雕刻或刻畫出紋理、花紋或圖案。
《镂塵》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镸」和「土」,總共有17個筆畫。
《镂塵》這個詞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古代,繁體字為「鏤塵」,在發展過程中經曆了形狀的變化。
在古時候,「镂塵」這個詞曾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一種古代寫法是将「镂」寫作「鏤」,将「塵」寫作「塵」。
1. 他在雅緻的木材上镂塵出一幅精美的花草圖案。
2. 這把古董上的雕刻簡直琢磨細膩,每一個細小的雕紋都是镂塵而成。
相關的詞語有:镂空、镂空工藝、镂雕、塵埃等。
類似意義的詞包括:刻畫、雕琢、雕刻等。
與《镂塵》相對的詞有:平整、粗糙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