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竦斯的意思、竦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竦斯的解釋

傳說中的人面神鳥名。《山海經·北山經》:“﹝ 灌題之山 ﹞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人面,見人則躍,名曰竦斯,其鳴自呼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竦斯”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鳥,具體釋義如下:

  1. 詞義來源
    該詞最早見于《山海經·北山經》,書中記載:“灌題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人面,見人則躍,名曰竦斯,其鳴自呼也。”描述其外形類似雌性野雞,但長着人臉,見到人會跳躍,名字來源于它的叫聲。

  2. 形态與特性

    • 外形特征:人面鳥身,類似雌雉(野雞)。
    • 行為特點:遇人時會主動跳躍,可能帶有警戒或互動性反應。
    • 名稱由來:古人認為其名稱是模仿鳴叫聲的拟聲詞。
  3. 相關考據
    清代學者郝懿行在《山海經箋疏》中提出,“竦斯”可能與《楚辭·蔔居》中的“哫訾慄斯”相關聯,認為兩者存在音義上的聯繫。此觀點屬于學術推測,尚未形成定論。

  4. 現代應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神話學領域,其相關詞語如“毛骨竦然”等更常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山海經》原文及曆代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竦斯

竦斯(sǒng sī)是一個漢字,由“竦”和“斯”兩個部分組成。

部首和筆畫

“竦”字的部首是“立”,總共有11個筆畫。

“斯”字的部首是“鬥”,總共有8個筆畫。

來源

“竦”字古代意為敬畏和恐懼,而“斯”字則表示這種敬畏和恐懼的對象。合在一起使用表示對某個事物或人的極度敬畏和敬重。

繁體

“竦斯”在繁體字裡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并沒有統一的規範,所以“竦斯”的古代寫法可能存在多種形式。

例句

他對這位前輩非常竦斯。

組詞

敬竦、敬斯

近義詞

禮敬、尊崇

反義詞

蔑視、輕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