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起草文劄的官職。 南朝 齊 謝朓 《和宋記事省中》:“清揚婉禁居,祕此文墨職。”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劉桢<感遇>》:“謬蒙聖主私,託身文墨職。”
“文墨職”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與文書起草、文化事務相關的官職。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文墨職”指掌管起草文書、處理文劄的官職,屬于古代文官體系中的一類,強調以文才和筆墨能力為核心的職責。
二、曆史淵源
三、文學引用 唐代詩人馬懷素在《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中寫道:“顧慚文墨職,無以頌時康”,反映了文墨職官員的自謙與職責壓力。
四、現代引申 在現代語境中,該詞可引申為形容某人在專業領域内的權威身份或核心職能,但此用法較為罕見,更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文學讨論。
注音與拼音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職體系或具體詩詞出處,可參考相關古籍或權威曆史文獻。
《文墨職》是指從事文學和書法創作的職業。其中,“文”是指文字和文學,包括各類文學創作和研究;“墨”是指書法和繪畫,特指以墨汁書寫或繪制的藝術形式;“職”表示職業或從事某種工作。
《文墨職》是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語:
其中,“文”部的拆分部首為“文”字頭,總計4畫;“墨”部的拆分部首為“土”字底,總計14畫;“職”部的拆分部首為“耳”字頭,總計11畫。
《文墨職》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文學和書法在中國曆史上一直被人們高度重視,而從事這兩種藝術創作的人,被賦予了“文墨職”的稱號。
繁體字中,“文”、“墨”和“職”的寫法分别為「文」、「墨」和「職」。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古代的“文”字寫作“⺁”,表示一個人的背部;“墨”字寫作“黑”,表示墨汁的顔色;“職”字寫作“耴”,表示從事勞動的人。
1. 他一直夢想着能夠從事文墨職,成為一位傑出的作家和書法家。
2. 這個社區有很多從事文墨職的人,他們經常組織文學和書法活動。
文人、文化、墨水、墨迹、職業、職員
文藝、藝術、學術、書法、文學、創作
非文墨職、非藝術、非學術、非職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