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怒。 元 朱凱 《昊天塔》第二折:“我故意的着幾句話惱激他,不怕他不和俺搭救父親去也。”
“惱激”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惱激”是一個帶有策略性的動詞,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刺激→激怒”的動态過程。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昊天塔》等古典文學作品。
《惱激》是一個形容詞詞組。惱激指的是心中感到煩躁、激動或憤怒的情緒狀态。
《惱激》的拆分部首是心和水。心部表示與情感相關的心理,水部表示液體或液态。惱激的拆分筆畫是9畫。
惱激是中國漢字構成的詞彙,源自古代漢語,在漢字發展演變過程中形成。惱激的含義與人的情感體驗相關,用漢字來表達人們内心感受的變化。
《惱激》的繁體字為「惱激」。在繁體字書寫系統中,使用了更多的筆畫和複雜的結構來表現字形。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惱激可能有不同的寫法。由于漢字的演變和變異,古代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
1. 他心中激動不已,臉上露出惱激的表情。
2. 她被惱激得淚如泉湧,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3. 面對不公正的對待,他感到内心充滿了惱激。
1. 惱怒:表示對令人不快的事物或人感到憤怒。
2. 激動:表示受到強烈刺激或興奮的狀态。
3. 憤怒:表示對某種不公正或不滿的情緒。
4. 糾結:指因為兩個或多個選擇而難以決斷或心中煩惱。
1. 焦慮:指内心緊張、不安的情緒。
2. 憤怒:指對不公正或不滿的憤怒情緒。
3. 煩躁:指心中不安定或焦躁不安的情緒。
1. 安心:指心境平靜、不被外界幹擾的狀态。
2. 滿意:指對某事或某人感到滿意、心情愉悅的狀态。
3. 平靜:指心理上沒有波動或激動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