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竦斯的意思、竦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竦斯的解释

传说中的人面神鸟名。《山海经·北山经》:“﹝ 灌题之山 ﹞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竦斯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其释义和出处主要源自《山海经》等古籍记载。以下是基于权威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竦斯”指一种人面鸟身的神异生物,其鸣叫声似自呼其名(“竦斯”即为拟声词)。《山海经·北山经》载:“灌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也。”郭璞注:“跃,跳也…今吴人谓跳踯为‘竦斯’。”说明其特性为见人跳跃,且名称源于鸣叫声。

二、文化特征

  1. 形象溯源

    其“人面鸟身”的特征符合上古图腾崇拜的典型范式,与《山海经》中“颛顼化为鱼妇”“句芒鸟身人面”等记载共同构成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想象。袁珂在《山海经校注》中指出此类形象可能源于部落融合的图腾符号遗存。

  2. 语言学关联

    “竦斯”之名在古汉语中具有声训关联:“竦”含肃敬、惊动之义(《说文解字》:“竦,敬也”);“斯”为语助词。其见人跳跃的特性恰与“竦”的惊动义项呼应,体现古人“声义同源”的命名逻辑。

三、学术考辨

现代学者多将竦斯归类为神话生物而非真实物种。李零在《中国方术考》中提出,此类记载可能源于巫术仪式中的鸟形傩戏表演;而刘宗迪《〈山海经〉的世界》则认为其反映了早期鸟类观察与拟人化想象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山海经·北山经》(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2. 袁珂《山海经校注》(中华书局2014版,第87页)
  3. 许慎《说文解字》(国学导航
  4. 李零《中国方术考》(中华书局2006版,第231页)
  5. 刘宗迪《〈山海经〉的世界》(三联书店2020版,第156页)

网络扩展解释

“竦斯”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鸟,具体释义如下:

  1. 词义来源
    该词最早见于《山海经·北山经》,书中记载:“灌题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雌雉而人面,见人则跃,名曰竦斯,其鸣自呼也。”描述其外形类似雌性野鸡,但长着人脸,见到人会跳跃,名字来源于它的叫声。

  2. 形态与特性

    • 外形特征:人面鸟身,类似雌雉(野鸡)。
    • 行为特点:遇人时会主动跳跃,可能带有警戒或互动性反应。
    • 名称由来:古人认为其名称是模仿鸣叫声的拟声词。
  3. 相关考据
    清代学者郝懿行在《山海经笺疏》中提出,“竦斯”可能与《楚辞·卜居》中的“哫訾慄斯”相关联,认为两者存在音义上的联系。此观点属于学术推测,尚未形成定论。

  4. 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用于古籍研究或神话学领域,其相关词语如“毛骨竦然”等更常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山海经》原文及历代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悲欣边贸臂指泊步埠头蝉緌秤锤落井扯叶儿饬拏辞观此起彼落跌坡恶化風口逢掖弓韬篝石河蟹骅駬户辩徦尔夹克郊父交谲激宕洁滫秸秷警利开达剌塔林钟戾沓流叹蹓弯禄籍玫瑰没探鴾母刨食纰离葡萄牙抢跪清查碁盘沙方汕汕少男饰甲底兵顺济王探本溯源淘炊头昏眼晕推阐土匟霞裾显朝鲜云小雅齂呬欣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