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行商的意思、行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行商的解釋

[dustyfoot;pedlar;itinerant trader] 外出經營的流動商人

詳細解釋

(1).經營商業。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卷八:“仕宦之身,天涯海畔;行商之身,南州北縣。” 艾青 《駱駝》詩:“他們從塞外帶來黃金白銀,又從南方運回了異國機械的産物;而駱駝做了他們行商的船隻。”

(2).外出經營的流動商人。“坐商”的對稱。 唐 韓愈 《祭湘君夫人文》:“居民、行商不來祭享,輒敢以私錢十萬修而作之。” 宋 範成大 《題南塘客舍》詩:“君看坐賈行商輩,誰復從容唱《渭城》?” 清 顧炎武 《錢糧論上》:“今若於通都大邑行商麕集之地,雖盡徵之以銀,而民不告病。”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一章第二節:“ 唐 朝後期,皇室通過行商征購宮廷需用的貨物,稱為‘宮市’。”參見“ 坐商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行商”是一個多音詞,其含義根據讀音不同有所區别,具體解釋如下:

一、讀音為háng shāng 時

指古代獲準經營特定商品(如糧食、鹽)的商人,通常具有官方許可或行業組織性。例如鹽幫這類群體,屬于規模較大的批發商或業務員。


二、讀音為xíng shāng 時

指流動經營的商人,特點包括:

  1. 無固定經營場所:往來各地進行商品交易,屬于個體小販或長途販運者。
  2. 與“坐賈”相對:坐賈是固定店鋪的商人,而行商通過流動擴大商品流通範圍,促進古代經濟交流。
  3. 曆史記載:宋代張世南《遊宦紀聞》提到“行商之身,南州北縣”,唐代韓愈詩文也描述其活動軌迹。

三、其他補充

總結來看,“行商”既可指特定行業的商人,也可泛指流動商販,需結合語境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行商

行商,是指以商業活動為主要經營内容,不斷出遠門走街串巷售賣商品的商人。

拆分部首和筆畫

行商的拆分部首是彳(走),行的筆畫數是6,商的筆畫數是5。

來源

行商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西南夷傳》中,形容當時川滇一帶經商的商人。

繁體

行商的繁體字為「行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中的「行」字寫作「行」,「商」字寫作「商」。

例句

這位行商一年四季都在各地奔波,在路上積累了很多經驗和客戶資源。

組詞

行商家、行商路、行商隊、行商行為等。

近義詞

商賈、商人、商家、商戶。

反義詞

官商,指政府官員與商人結合從事不正當商業活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