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訖工 ”。完工;竣事。 唐 韓愈 《新修滕王閣記》:“工既訖功,公以衆飲,而以書命 愈 曰:‘子其為我記之。’” 宋 孔平仲 《續世說·直谏》:“今年甘雨應時,秋稼極盛,元黃亘野,十分才收一二,盡力刈穫,月半猶未訖功。” 元 姚燧 《崇恩福元寺碑》:“陟遐之日,有未迄工。” 清 汪琬 《堯峰山莊記》:“閲四旬,糜白金幾如屋直之數,而始訖工。”
“訖功”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并附文獻例證:
基本含義
表示“完工、竣事”,指某項工程或事務完成。該詞由“訖”(結束)和“功”(功績/工作)組成,動賓結構,強調動作的完結性。
詞源與結構分析
文獻例句
用法說明
多用于正式語境,如史書、碑文、建築記錄等。可替換為近義詞“訖工”,但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更多見于古籍或仿古文體。
擴展對比
與“竣工”含義相近,但“訖功”更側重書面語體,且包含“功業達成”的隱含褒義,而“竣工”為現代工程術語,情感色彩中性。
該詞是典型文言詞彙,現代使用場景有限,但在研究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時具有重要語義價值。如需更多古籍用例,可參考韓愈、姚燧等人的文集原文。
訖功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結束工作或完成任務。它由兩個部首組成:讠(讠是漢字部首“言”的變體,表示與言語相關的事物)和力(力是漢字部首,表示力量和行為)。根據漢字的筆畫順序,訖功的總筆畫數為13。
訖功一詞源于古代漢字,它在古代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在繁體字中,訖的寫法為訖,而功的寫法為工(由最初的四點變為二點)。在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訖的寫法由讠和又組成,表示說完、說盡的意思,而功的寫法由工和力組成,表示完成事務。
一些關于訖功的例句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它的意思:
1. 他們終于訖功了,這個艱巨的工程順利完成。
2. 聽到老師宣布課業已訖功,同學們興奮不已。
3. 疲憊的工人們在訖功後放松了一下。
在組詞方面,一些與訖功相關的詞語包括:結束、完成、屈功、告竣等。這些詞語都與訖功有着相似的意思。
與訖功意思相反的詞語是未竟,未竟表示任務尚未完成或工作尚未結束。
綜上所述,訖功意思是結束工作或完成任務。它由讠和力兩個部首組成,總計13個筆畫。在繁體字中,訖的寫法為訖,功的寫法為工。一些例句和相關詞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