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協甯的意思、協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協甯的解釋

使和合安甯。《漢書·宣帝紀》:“朕未能章先帝休烈,協寧百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協甯"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詞義可分解為兩個語素:

  1. "協":本義為衆人合力,《說文解字》釋為"衆之同和也",引申為協調、協助之意。如《尚書·湯誓》載"有衆率怠弗協";
  2. "甯":原指安定、安甯,《爾雅》注"甯,靜也",後引申為平息、使安定。如《周禮·考工記》"智者創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中蘊含守成緻甯之意。

二字組合後,"協甯"表達通過協同合作實現安甯狀态的語義,常見于古代政論類文獻,如《宋史·樂志》載"庶協甯于庶類",指通過協和治理使百姓安居。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特定領域,如台灣地區部分政府文件仍保留此用法,如"經濟部協甯方案"即取協作安定之義。

詞義辨析方面需注意:

語源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第三卷"協同"詞條及《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華書局,2015年)對"甯"的訓釋。當代用法可查證《兩岸現代漢語常用詞典》(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9年)中關于兩岸詞彙差異的條目。

網絡擴展解釋

“協甯”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ié níng,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基本釋義

“協甯”意為“使和合安甯”,強調通過協調、調方式達到和諧與安定的狀态。例如《漢書·宣帝紀》中記載:“朕未能章先帝休烈,協寧百姓”,即表達了帝王通過治理使百姓和睦安定的意圖。


2.詞義解析


3.使用場景

該詞屬于古典漢語詞彙,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現代口語及書面語中較少使用。


4.出處與例證

主要見于《漢書·宣帝紀》,用于描述帝王治理國家的目标。現代可類比為“促進社會和諧”等表述。


“協甯”是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詞彙,常用于表達通過協調手段實現安甯的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古籍用例,可參考《漢書》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案無留牍保明逼害避涼附炎鄙淺撥楞博喻藏拙操之過激朝端超悟叉手傳闆刺斫翠青彈痕大厮八杜門謝客剁肉伏地扣子富歲鬼針寒氣刺骨憨狀可掬換轉潔浄嫉惡若仇繼繼繩繩進賢星座集絃膠可心如意空說空戰鍊指磷爛屢見疊出囊籠撚弄漚樸起轎窮寵森複善宦山芥聲腔繩一戒百沈腰潘鬓市骨師姥收小的恕己屬僚算袋天亮土龍刍狗五診無質限年憲寫析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