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莅國的意思、莅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莅國的解釋

亦作“蒞國”。猶言當國、治國。《晏子春秋·谏下二》:“明君莅國立政,不損祿,不益刑。” 漢 王符 《潛夫論·務本》:“故明君蒞國,必崇本抑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莅國”是古代漢語中具有政治色彩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讀音與結構分析

“莅”讀作lì,本義為“到、臨”,常與“莅官”“莅政”等詞搭配使用;“國”指國家或諸侯封地。二字組合為動賓結構,表示“到達并治理國家”的行為。

二、核心釋義

該詞特指君主或官員正式就職并行使統治權。《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釋為:“親臨治理國政”,強調權力行使的在場性與權威性。例如《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載:“夙夜莅國,而民不擾”,即描述君主勤政安民的狀态。

三、典籍用例特征

  1. 先秦文獻中多用于諸侯即位場景,如《禮記·曲禮》所述“莅國者,君之大事也”
  2. 漢代後擴展至官員履職,如《漢書·王莽傳》“大将軍莅國,綏撫萬方”。

四、近義概念辨析

與“攝政”“踐阼”相比,“莅國”更強調實際治理過程而非單純權力獲取。《漢語大詞典》指出該詞包含“實施具體政務”的内涵。

五、現代使用場景

當代主要見于曆史研究、古籍注疏及公文仿古表述,如地方志編纂中“某官某年莅國治事”的紀事體例。

網絡擴展解釋

“莅國”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拼音:lì guó
構成:由“莅”(親自到達)和“國”(國家或地方)組合而成,字面意為“親自到國家(治理)”。
核心含義:指君主或統治者親自到某地治理國家,強調親臨執政的行為。

二、文獻引證

  1. 《晏子春秋》中提到:“明君莅國立政,不損祿,不益刑”,說明賢明君主通過親臨治國來确立政策。
  2. 《潛夫論》記載:“故明君蒞國,必崇本抑末”,強調治國需重視根本、抑制末節。

三、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君主或高位者親自參與國家治理的行為,帶有莊重和正式的語境,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

四、相關詞彙

五、權威來源

綜合漢典、滬江詞典等資料,“莅國”的釋義高度一緻,均指向“當國、治國”之義。

别人正在浏覽...

阿結博號步檐財産保全超類絶倫陳政癡絶傳筆夢大從嗒爾呆似木雞單紅刺登擥點擊疊互逗教飯唅飛将軍風欬富國強民高岑觀潮爟燧桂林山水甲天下鬼屋含粝韓憑汗顔無地恒心紅燭诘日階緒禁抑抉眸橛子客恨曠朗列車裡候離局夢征妙相明火執杖拿給内含起鳳青辂耆儒閏宮三違上啓折漕胎衣癱睡頭昏外重頑梗不化閑漢纖美筅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