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竦身的意思、竦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竦身的解释

耸身,纵身向上跳。竦,通“ 耸 ”。《淮南子·道应训》:“若士举臂而竦身,遂入云中。” 唐 王维 《赠东岳焦炼师》诗:“竦身空里语,明目夜中书。”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竦身(sǒng shēn)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本义及典籍用例三个角度解析:

  1. 字义解析

    竦:从“立”从“束”,本义为“肃立”“恭敬”,引申为“向上伸展”“耸起”。《说文解字》释:“竦,敬也。”段玉裁注:“敬者,肃也。”

    身:指身体、躯体。

    合称“竦身”,字面意为“挺直身体”,后引申为“纵身跃起”的动作,强调身体瞬间向上伸展的动态。

  2. 核心含义

    • 本义:肃立、挺身而立,表恭敬或警觉的姿态。

      例:《淮南子·道应训》:“竦身而泣。”指肃立哀泣。

    • 引申义:纵身跳跃,尤指向上腾跃的动作。

      例:《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竦身执之。”指跃起擒拿。

  3. 典籍用例佐证

    • 《汉语大词典》(第8卷,第153页):

      “竦身:耸身,跳起。”

    • 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第1287页):

      “竦身:①挺身而立;②腾跃而起。”

    •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竦,敬也。从立,束声。引申为企立、跃起之义。”

“竦身”兼具静态的“肃立”与动态的“跃起”双重含义,其演变体现了古汉语从具体姿态到动作描述的延伸。权威辞书及先秦两汉典籍的用例,均印证其核心语义的丰富性。

网络扩展解释

“竦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sǒng shēn,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竦身”指耸身、纵身向上跳跃的动作,其中“竦”通“耸”,表示身体突然挺直或跃起的姿态。

  2. 通假字与词源
    “竦”与“耸”为通假关系,古代文献中常互换使用。例如《淮南子·道应》记载:“若士举臂而竦身,遂入云中”,描述了一种跃入云端的动作。

  3. 文学与历史用例

    • 唐代王维在《赠东岳焦炼师》中写道:“竦身空里语,明目夜中书”,此处“竦身”可能暗含超凡脱俗的意境。
    • 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运用了比喻义:“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赋予词语摆脱精神负担的抽象含义。
  4. 现代用法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文学或历史语境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动作或象征意义。

“竦身”既指具体的跳跃动作,也可引申为精神层面的“挣脱”,其含义需根据语境判断。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演变细节,可参考《淮南子》《鲁迅全集》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辩事逋客成婚创闻纯朴出器地职对头冤家儿女亲家法马方虎发装凤靥覆部富二代覆甑乖畔古仪好斗阖扇呵逐葫萝卜火冲冲嘑头伽里略贱目贵耳间隙胶片挢揉节刌齑粉恐防况复款遇枯渠狼突潦浆泡凌籍龙綍緑毛哪个内敍内主排钟屏捍披雪扑冬冬乾爹三智五猜市撮时行同前讬后汪氏尾梢吴羹无所不知下垂相位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