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殘6*暴。《後漢書·郎顗傳》:“陛下若欲除災昭祉,順天緻和,宜察臣下尤酷害者,亟加斥黜,以安黎元。”
(2).殘害。《晉書·赫連勃勃載記論》:“雖雄略過人,而兇殘未革,飾非距諫,酷害朝臣。”《周書·文帝紀上》:“﹝ 高歡 ﹞又勸 吐萬兒 復為弑虐,暫立 建明 ,以令天下;假推 普泰 ,欲竊威權。并歸廢斥,俱見酷害。”《水浒傳》第四一回:“衆好漢把他從前酷害良民,積儧下許多家私金銀,收拾俱盡。”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酷害漢語 快速查詢。
“酷害”一詞在《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中均未設立獨立詞條。從構詞法角度分析,該詞屬于并列式複合詞,其中“酷”在古漢語中可表“殘暴、嚴苛”之義,《說文解字》釋為“酒厚味也”,後引申出程度副詞用法(如酷熱);“害”則指“損傷、禍患”,《爾雅·釋诂》注“害,傷也”。二字組合在語義層面存在兩種可能解釋:
作動詞時:取“酷”的殘暴義項與“害”的傷害義項組合,可理解為“用殘酷手段加害”,與“殘害”構成近義關系,如《後漢書·酷吏傳》記載的“苛慘之刑”可佐證該用法脈絡。
作形容詞時:取“酷”的程度副詞用法與“害”的名詞屬性組合,可釋作“極其有害的”,類比“酷烈”“酷毒”等詞的構詞規律,如《論衡·言毒》中“太陽火氣,常為毒螫,氣熱也”的表述可作參照。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極低,建議在學術寫作或正式文本中優先選用《現代漢語詞典》收錄的“殘害”“荼毒”等規範詞彙。具體語境中的詞義辨析需結合出土文獻與曆代訓诂材料進行考據。
“酷害”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及使用場景:
殘暴
指行為或性格極端兇狠、暴虐。例如《後漢書·郎顗傳》提到“宜察臣下尤酷害者”,即指應審查特别殘暴的臣子。
殘害
表示以殘酷手段傷害他人或破壞事物。如《晉書》中描述赫連勃勃“酷害朝臣”,指其殘殺朝中官員。
詞語構成
“酷”為形容詞,強調極端、嚴厲;“害”為動詞,表示傷害。組合後既可形容暴虐狀态,也可指具體殘害行為。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惡劣環境(如“酷害的統治”)、暴力行為(如犯罪活動)或兇狠人物(如暴君、惡徒)。例如《水浒傳》中提及貪官“酷害良民”,凸顯其對百姓的迫害。
“酷害”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區分“殘暴”或“殘害”之意。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晉書》等史料。
捱延白地文傍人門戶傍尊卞泣餐食償寃嘲薄朝見毳冕玷傷飯會返視内照費解風緻拊髀躬身行禮光彩照人軌容衮舄涵蓄诃察和甘家戒檢照嚼舌激拔擊楫誓驚閨口哨拉差勞動老衰盠頂瞵睨利嘴龍艘龍象會籠罩羅敷馬德裡馬幹茅山囡囡拿賊拿贓霓裳披敷聘士青兕清蒸蚑行取應生盤子私産睢呿踏翠隤然土性文友物阜民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