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殘6*暴。《後漢書·郎顗傳》:“陛下若欲除災昭祉,順天緻和,宜察臣下尤酷害者,亟加斥黜,以安黎元。”
(2).殘害。《晉書·赫連勃勃載記論》:“雖雄略過人,而兇殘未革,飾非距諫,酷害朝臣。”《周書·文帝紀上》:“﹝ 高歡 ﹞又勸 吐萬兒 復為弑虐,暫立 建明 ,以令天下;假推 普泰 ,欲竊威權。并歸廢斥,俱見酷害。”《水浒傳》第四一回:“衆好漢把他從前酷害良民,積儧下許多家私金銀,收拾俱盡。”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酷害漢語 快速查詢。
“酷害”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及使用場景:
殘暴
指行為或性格極端兇狠、暴虐。例如《後漢書·郎顗傳》提到“宜察臣下尤酷害者”,即指應審查特别殘暴的臣子。
殘害
表示以殘酷手段傷害他人或破壞事物。如《晉書》中描述赫連勃勃“酷害朝臣”,指其殘殺朝中官員。
詞語構成
“酷”為形容詞,強調極端、嚴厲;“害”為動詞,表示傷害。組合後既可形容暴虐狀态,也可指具體殘害行為。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惡劣環境(如“酷害的統治”)、暴力行為(如犯罪活動)或兇狠人物(如暴君、惡徒)。例如《水浒傳》中提及貪官“酷害良民”,凸顯其對百姓的迫害。
“酷害”多用于書面或曆史語境,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區分“殘暴”或“殘害”之意。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晉書》等史料。
酷害是一個常用的詞彙,通常用來形容某種行為或事物對他人的傷害、困擾或不良影響。下面将對酷害進行詳細拆分和解釋。
酷害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酉(讀音yǒu),右邊的部首是害(讀音hài)。其總共的筆畫數為13畫。
“酷害”一詞最早是廣東地區所使用的方言詞彙,而後逐漸流行于全國各地。該詞彙常用于形容某些人的不良行為或惡意傷害他人的行為。
在繁體中文中,“酷害”的寫法保持不變,依然是「酷害」。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有些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而“酷害”在古漢字寫法中的形狀如下:
酷:酉(酒)+古(古)
害:宀(宇)+豕(豬)
以下是一些使用“酷害”的例句:
1. 那個學生經常酷害弱小同學,非常可惡。
2. 這家公司的不當行為酷害了許多消費者的利益。
3. 酒後駕車不僅危險,而且會酷害他人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一些與“酷害”相關的組詞:
1. 酷吏:指殘暴、草菅人命的官吏。
2. 害人精:指專門傷害他人的人。
3. 迫害:指用各種手段對他人施加壓力或傷害。
與“酷害”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傷害:指對他人或自己造成身體或精神傷害。
2. 虐待:指對待他人時采取殘忍、不人道的方式。
與“酷害”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關愛:指關心、照顧他人的情感與行為。
2. 善行:指積極向善、行善的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