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擡亭”。即擡閣。《解放日報》1945.2.18:“‘車亭’、‘擡亭’和‘揹亭’,過去是扮舊的故事,現在要演新的故事。”參見“ 擡閣 ”。
“擡亭”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綜合解釋:
基本釋義
根據多個來源(、、、、、),“擡亭”同“擡亭”,即“擡閣”,指一種傳統民間藝術形式。表演時,多人擡着裝飾華麗的亭台,亭内有人扮演故事角色,常用于節慶或遊行活動。例如《解放日報》1945年記載:“‘車亭’‘擡亭’過去扮舊故事,現改演新故事。”
詞源與用法
相關延伸
建議以“擡閣”的表演形式作為“擡亭”的核心釋義,其他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解放日報》1945年相關記載或地方民俗研究資料。
《擡亭》是一個古漢語詞語,意為“擡起亭子”或“搬運亭子”。在古代,亭子是供人休息、觀賞的建築物,有時也用于廟宇或墓地中作為供奉神靈或安葬亡者的場所。擡亭則指的是将亭子從一個地方移動到另一個地方。
《擡亭》的部首是手部,即“提”的手部偏旁。它有17個筆畫,其中“擡”部分有13個筆畫,“亭”部分有4個筆畫。
《擡亭》一詞的來源還沒有确切的注釋。根據字形和結構分析,推測可能是因為移動亭子的行為需要多人合作,所以對于這一行為的描述用“擡”這個動詞來代表。由于亭子常常是較重、較大的建築物,所以需要多人共同搬運,這可能是“亭”字加在“擡”字後面的原因。
繁體的《擡亭》是「擡亭」。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字書的記載,古時寫作“擡亭”或“擡亭”的寫法是較為常見的。不同時期和地方的書法家可能會稍有變化,但總體上以上兩種寫法較為常見。
1. 衆人用繩索擡亭,小心翼翼地移動到新的位置。
2. 同鄉會決定擡亭到公園供人休閑。
1. 擡舉:提拔、提升、重視
2. 亭台:亭子、台子、涼亭
3. 擡頭:擡舉、仰視、挺起
1. 搬運:搬動、搬遷、運送
2. 運亨:移動、搬遷、順利
1. 放下:放下亭子、放下重擔、置之一旁
2. 固定:固定在原地、不動、固定不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