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沮水 與 汾水 的并稱。亦指 沮 汾 兩水之間的地區。《國語·吳語》:“三歲於 沮 汾 以服 吳 越 。” 韋昭 注:“ 沮 汾 ,水名。 楚 東鄙 沮 汾 之閒 乾谿 也。”
“沮汾”是古代地理名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沮汾”指沮水與汾水的并稱,也代指兩河流域之間的地區。這一名稱最早見于《國語·吳語》,原文記載:“三歲於沮汾以服吳越”,韋昭注解說:“沮汾,水名。楚東鄙沮汾之閒乾谿也。”
二、地理範圍 根據古籍記載,沮汾位于楚國東部邊境,即今安徽亳州至河南周口一帶的乾溪(今稱渦河)流域。該區域在春秋時期是楚、吳、越三國交界地帶,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三、曆史背景 《國語》記載的“三歲於沮汾”事件,反映了春秋時期楚國為控制吳越地區,在沮汾流域進行長達三年的軍事部署。這種命名方式體現了古代以水系特征命名的地理認知傳統。
四、現代考據 現代學者多認為“沮汾”并非獨立河流名稱,而是對沮水(今渦河支流)與汾水(今西淝河)流域的合稱,兩河均屬淮河水系,流域面積約1.2萬平方公裡。
《沮汾》是一個成語,表示雜亂無章、混亂不堪。常用來形容言談、行為等不合乎秩序和規矩。
《沮汾》的部首是水(氵)和林(木),筆畫數為12畫。
《沮汾》的來源是《史記·世家》,原文是“羊肉角谷之飲精液猶未洩也,而馳骛奔逐,便為沮汾。”意思是羊肉因為還未受精,但卻在奔跑中浪費了精液,形容一切都沒有結果。
在繁體字中,《沮汾》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比如,《沮汾》這個詞在古代有時候會寫成“沮忿”。不過,現代漢字的寫法已經統一,所以我們使用現代寫法。
他的演講毫無條理,完全沮汾不堪。
沮喪、沮喪不已、沮喪至極、沮喪不已、憂郁沮喪
雜亂、混亂、無秩序、失序、無序
有序、井然有序、整齊、有條不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