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箪笥的意思、箪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箪笥的解釋

竹或葦制的圓形和方形盛飯器。《禮記·曲禮上》:“凡以弓劒、苞苴、簞笥問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 鄭玄 注:“簞笥,盛飯食者,圜曰簞,方曰笥。” 孔穎達 疏:“簞圓笥方,俱是竹器,亦以葦為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箪笥"是漢語中一個由兩個獨立單字組合而成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法與曆史語義角度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1993年版)的釋義框架,該詞可作如下解:

一、字形與單字本義

  1. 箪(dān):從竹單聲,甲骨文象竹編圓形盛器。《說文解字》釋為"笥也",段玉裁注補充"飯器也,以竹為之",特指古代盛飯食的圓形竹器,如《論語·雍也》載"一箪食,一瓢飲"(來源:中華書局《論語譯注》)。

  2. 笥(sì):從竹司聲,金文象方形竹器。《說文解字》稱"飯及衣之器也",指可盛放衣物或食物的方形竹制容器,如《禮記·曲禮》"苞苴箪笥"鄭玄注"圓曰箪,方曰笥"(來源:上海古籍出版社《禮記集解》)。

二、複合詞的特殊語義 二字連用時,"箪笥"在古代文獻中多作并提,強調兩類竹器的形制差異與功能互補性。例如唐代孔穎達《五經正義》疏解"箪笥之辨"時,特别指出"箪圓笥方,各適其用,君子器不虛設"(來源: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這一用法在宋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也有呼應,将箪笥并列為"日用存誠之具"。

三、現代語義流變 現代漢語中,"箪笥"作為獨立詞語已鮮少使用,但其構字元素仍活躍在"箪食壺漿""巾笥珍藏"等成語中。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标注為"古代漢語複合詞",建議在文獻解讀時注意上下文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

“箪笥”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箪”和“笥”兩個古漢語單字組成:

  1. 箪(dān)
    指古代盛飯食的圓形竹器,多用竹篾編織而成。例如《論語·雍也》中“一箪食,一瓢飲”即用竹制食器形容清貧生活。

  2. 笥(sì)
    指方形竹箱,用于存放衣物或食物。《禮記·曲禮》有“凡以弓劍、苞苴、箪笥問人者”的記載,其中“笥”即儲物竹器。

組合含義
“箪笥”連用可泛指古代竹制生活容器,但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該詞需結合具體文獻語境理解,例如在《禮記》中表示禮器或日常用具。若無特定上下文,一般建議分别解釋單字含義。

若您遇到該詞出現在古籍或特定文本中,可提供更多背景以便進一步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半拆迸箨變獄筆健鹁角踳亂儲思辭朝瑽琤毳飯禱雨棼棼副食高寄構兵翰池豪毛鴻毛厚答環轉渾沕僭號驕讦界會寄靈寂天寞地刊文枯渠爛若兩手空空立草履絜美人香草門狀南陌屏當鄱陽牆柳巧繁氣厲輕口瓊刃球子撒哈拉沙漠三大戶殺縫松亭锼镂溲溺搜整隨隨便便筍席太尊提綱挈領同文共規徒居忤色小妖精消夜稀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