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廉部的意思、廉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廉部的解釋

即廉鎮。廉,通“ 覝 ”。 唐 李商隱 《為荥陽公舉王克明等充縣令主簿狀》:“臣謬膺廉部,慮在曠官。儻旬朔以無言,則賦輿而必闕。” 唐 李商隱 《為荥陽公桂州署防禦等官牒·林君霈》:“身弓六鈞,心鐵百鍊,無擎跽曲拳之志,有飲冰食蘖之貞。是用輟自私門,介于廉部。”參見“ 廉鎮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廉部”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并非獨立詞彙,而是由“廉”和“部”兩個字組合而成,其含義需分别理解并結合特定語境分析。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并引用權威典籍佐證:


一、“廉”字釋義

  1. 本義與引申義

    “廉”本指堂屋的側邊,引申為棱角、方正。《說文解字》釋:“廉,仄也。從廣,兼聲。”段玉裁注:“堂之邊曰廉……引申之為清也、儉也、嚴利也。”

    • 清廉正直:如《漢書·東方朔傳》載“割之不多,又何廉也”,指品行端方不貪。
    • 價格低廉:如《管子·輕重甲》“釜鏂無尺”,指物價平抑。
  2. 古代官職關聯

    明清時期,“廉”常用于監察官職名,如“廉訪使”(元代肅政廉訪使,掌刑獄監察),或“廉政”(指清廉公正的政風)。


二、“部”字釋義

  1. 基本含義

    “部”原指統轄、分門别類。《說文解字》:“部,天水狄部。從邑,咅聲。”後引申為:

    • 官府機構:如六部(吏部、戶部等)。
    • 地域劃分:如《漢書·地理志》“置刺史部十三州”。
    • 分類單位:如“經史子集”四部。

三、“廉部”的複合含義

“廉部”作為組合詞,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

  1. 古代官署名

    可能指與監察、廉政相關的官署。例如:

    • 元代“肅政廉訪司”簡稱“廉司”,其下分設機構或可稱“廉部”。
    • 明代《明實錄》載地方設“廉訪分部”,掌糾劾官吏。
  2. 地理或建制概念

    少數文獻中“廉部”指特定行政區劃:

    • 《讀史方輿紀要》提及宋代“廉州”(今廣西合浦),但“廉部”未成通稱。
  3. 現代誤用辨析

    當代漢語幾無“廉部”獨立用法,偶見于仿古語境或特定專名(如機構内部代稱),需謹慎考據。


四、權威典籍佐證

  1. 《說文解字》(漢·許慎):

    對“廉”“部”二字的本義訓诂,為字形字源核心依據。

  2. 《宋史·職官志》:

    載“廉訪使者”職掌,印證“廉”與監察職能關聯。

  3. 《明會典》:

    詳述地方監察機構設置,可溯“廉部”可能的官署淵源。


結論

“廉部”非現代規範詞彙,其含義需拆解為:


參考文獻來源:

  1.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宋史·職官志》(中華書局二十四史本)
  3. 萬曆《明會典》(中華書局影印本)
  4. 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上海古籍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廉部”是古代漢語中的一個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詞義解析

  1. 基本含義
    “廉部”即“廉鎮”,其中“廉”通假為“覝”(意為察看、監察),“部”指官署或行政區域。整體可理解為一種監察或行政機構,可能與地方治理、廉潔監督相關。

  2. 文獻例證
    唐代李商隱的《為荥陽公舉王克明等充縣令主簿狀》中提到“謬膺廉部”,指官員擔任廉部職務,需避免失職。另一篇《為荥陽公桂州署防禦等官牒·林君霈》中,形容任職者“心鐵百鍊”“飲冰食蘖”,強調廉潔剛正的品質。

  3. “廉”字延伸含義

    • 本義為“廳堂側邊”,後引申為品行端方、清廉(如“廉潔”)。
    • 另可表示價格低廉(如“價廉物美”)。

使用場景

該詞多見于唐代文獻,用于描述官員的職責或機構性質,強調監察與廉潔并重的職能。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說文解字》對“廉”的注解,或唐代官制相關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慘慘百索白棠備足簸動豺祭遲佪吃空傳車麤行迪功頂上巢多倫多二鬥複工戈檻基腳積浸計路金币啾啾局操考績幽明狂談拉運兩浙魯戈揮日扪舌眇漫冥阨民社谟臣墨臣墨辟楠竹女黃冠女叔噴激批搗皮裘輕活傾虧裘馬輕狂绮劄全備讪議十五細則四兩紅肉私衙訟過鐵腥頭編荼蘼萬家寨引黃入晉工程猥懦匣龍詳殚閑休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