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樽的意思、芳樽的詳細解釋
芳樽的解釋
亦作“ 芳尊 ”。亦作“ 芳罇 ”。精緻的酒器。亦借指美酒。《晉書·阮籍等傳論》:“ 嵇 阮 竹林之會, 劉 畢 芳樽之友。” 唐 李颀 《夏宴張兵曹東堂》詩:“雲峯峨峨自冰雪,坐對芳罇不知熱。” 唐 杜甫 《贈虞十五司馬》詩:“過逢連客位,日夜倒芳樽。” 宋 劉敞 《獨行》詩:“卻謝芳尊酒,悠悠誰與歡。” 清 納蘭性德 《金縷曲》詞之三:“生怕芳尊滿,到更深迷離醉影,殘鐙相伴。”
詞語分解
- 芳的解釋 芳 ā 花草的香氣:芳香。芳草。芳菲(a.花草的香氣;b.指花草)。芳馥。芳馨。芬芳。 喻美好的:芳名。芳齡(年齡,用于少女)。芳姿(美好的姿态,用于少女)。芳鄰(關系融洽的鄰居,用作敬辭)。流芳百世
- 樽的解釋 樽 ū 古代盛酒的器具:“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樽渌酒生微波”。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芳樽”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字面意義:指“精緻的酒器”。其中:
- 芳:本義為香氣或美好,引申為對事物的雅稱。
-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類似酒壺或酒壇。
- 借代含義:常用來借指“美酒”本身,表達對酒的美好贊譽。
文學與曆史用例
- 古詩文引用:
- 《晉書》提到“嵇阮竹林之會,劉畢芳樽之友”,描述文人雅士以酒會友的場景。
- 杜甫詩句“過逢連客位,日夜倒芳樽”中,“芳樽”代指宴飲中的美酒。
- 經典造句:
- “良辰美景,休放虛過,對芳樽淺斟低歌”,展現酒與詩意的結合。
相關詞彙與變體
- 異體寫法:可寫作“芳尊”“芳罇”,均為同義詞。
- 近義詞:玉杯、瓊漿(均指美酒或酒器)。
“芳樽”兼具“酒器”與“美酒”的雙重含義,多用于古典文學中,體現雅緻的生活情趣。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中引用的古籍及詩詞。
網絡擴展解釋二
芳樽(fāng zūn)是一個中文詞語,其意思是美香的酒壺。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和“皿”,其中“⺾”表示草木的形象,而“皿”則表示容器。在筆畫方面,芳樽共有11畫。
芳樽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有關美味佳釀的描述中經常使用到。在繁體字中,芳樽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差異。關于芳樽,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整體的形象和意思仍然相似。
以下是一個關于芳樽的例句:
他用芳樽盛滿了美酒,宴請了來賓。
其他與芳樽相關的詞語有:
組詞:芳香、芳馥、美樽、酒樽、醇樽
近義詞:芬芳、香氣、香醇
反義詞:臭氣、臭味、惡臭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