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歲貢生的意思、歲貢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歲貢生的解釋

即歲貢。《大清會典事例·禮部·貢舉》:“教官及在籍恩貢生、歲貢生、監生,願就本省鄉試者,均許與生員一體考送,卷面書‘官’字、‘貢’字、‘監’字,另案發落。”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二篇:“ 松齡 字 留仙 ,號 柳泉 , 山東 淄川 人,幼有軼才,老而不達,以諸生授徒于家,至 康熙 辛卯始成歲貢生。”參見“ 歲貢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歲貢生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專有名詞,指明清時期由地方官學每年定額選拔至國子監肄業的生員。該制度始創于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史·選舉志》記載:"歲貢,府學歲一人,州學三歲二人,縣學二歲一人",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選拔體系。

歲貢生的選拔标準強調"食廪年深者",即優先錄取在地方官學中廪膳生員資曆較久者。清代延續此制,《清會典》規定選拔程式需經學政嚴格考核,并增加"正陪"制度,即每選拔一名正貢,需另備一名候補貢生。其社會地位介于舉人與普通生員之間,雖不直接授官,但可優先獲得吏部铨選資格。

與恩貢、拔貢等特殊貢生類别不同,歲貢生具有制度化的年度選拔特征,明代文獻《南雍志》稱之為"常貢"。該制度實質是中央官學的人才儲備機制,既保證國子監生源穩定,又為地方士子提供了晉升通道,反映了明清教育體系"地方-中央"的雙軌制特點。

網絡擴展解釋

歲貢生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一種選拔形式,指地方官學按資曆選拔優秀生員(廪生)貢入國子監的學生。以下為詳細解析:

1.定義與性質

歲貢生屬于貢生類别之一,主要依據生員的資曆而非考試成績選拔。其名稱中的“歲”指選拔周期,但實際并非嚴格每年一次,各地可能間隔1-5年不等(如部分州縣三年一選)。

2.選拔标準

3.流程與制度演變

4.出路與社會地位

歲貢生可入國子監深造,但相較于進士出身者,仕途受限,多擔任基層官職或虛銜。例如清代文學家蒲松齡71歲獲歲貢生資格,僅得“儒學訓導”虛職。

5.與其他貢生的區别

歲貢是常規選拔,而其他如恩貢(遇皇帝慶典特設)、拔貢(擇優選拔)、副貢(鄉試副榜)等屬特殊或補充形式,選拔标準與周期各有不同。

歲貢生制度體現了古代科舉對資曆與學術積累的平衡,雖為寒門學子提供晉升渠道,但其實際影響力遠不及進士科。

别人正在浏覽...

榜标币器逼拶玻房舶物草人測識差異法屮稾乘電陳序達官貴要大長登路惡俗垡子地鳳郎羹魁觀想罣罳國旗旱年何其相似乃爾荒謬镬铎嫁非交便嘉平解沮進位局麻凱康看高莽撞瞀瞀黴素面稱鳴禽農作物牌子疲于奔命孅犁喬龍畫虎期質容厝三立傷幸繩妓實支順民説古話絲綿天文院屠剔為時過早無憑據先次相顧嘯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