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無窮遠處;沒有期限。《管子·幼官》:“聽於鈔故能聞未極,視於新故能見未形。” 漢 王粲 《登樓賦》:“惟日月之逾邁兮,俟 河 清其未極。”
(2).未到盡頭;未達極點。 南朝 齊 謝朓 《遊敬亭山》詩:“我行雖紆組,兼得尋幽蹊,緣源殊未極,歸徑窅如迷。” 宋 葉適 《徐德操<春秋解>序》:“昔餘為 潮州 銘,言其學博而要……後二十六年,始見所謂《春秋解》者,良悔前銘稱美未極,且怪諸子不早示餘也。”
(3).沒有停止。《楚辭·九歌·湘君》:“揚靈兮未極,女嬋媛兮為餘太息。” 王逸 注:“極,已也。”
(4).謂尚未疲困。 漢 張衡 《東京賦》:“升獻六禽,時膳四膏。馬足未極,輿徒不勞。”
“未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文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個層面的解釋:
無窮遠處;沒有期限
指空間或時間的無限延伸,如《管子·幼官》中“聽於鈔故能聞未極”,描述感知的邊界未被觸及。王粲《登樓賦》“俟河清其未極”則比喻等待時間漫長無期。
未到盡頭;未達頂點
強調事物發展尚未完成或處于中間狀态。例如謝朓《遊敬亭山》中“緣源殊未極”,形容探尋水源未至終點;宋代葉適評價他人著作時提到“稱美未極”,暗指未充分表達贊譽。
沒有停止;持續進行
多用于描述動作或狀态的延續性,如《東京賦》“馬足未極”指馬匹尚未因奔跑而力竭,仍可繼續前行。
尚未疲困
特指體力或精神未達極限,如張衡《東京賦》中通過“輿徒不勞”側面體現人馬未顯疲态。
補充說明:該詞屬古漢語用法,現代語境中較少出現,需結合具體文獻分析。若需進一步探究例句背景或延伸用法,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
《未極》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尚未到達極限,還未達到最高點或最完美的狀态。
《未極》的拆分部首是“未”和“木”,部首是構字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指導讀者正确理解漢字含義。這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0畫。
《未極》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并且在現代漢字中有使用。繁體字是指在書寫形式上相對于簡化字而言的一種字體形式,《未極》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未極」。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結構有一些不同。《未極》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未吉」,這種寫法在現代漢字中已經不再使用。
1. 他的表現已經非常出色,但他相信自己的潛力還未極。
2. 而今他的病情雖有所好轉,但是仍未極穩定。
未來、未知、未曾、未定、極限、極緻、極度
未盡、未達、未到、未定
已極、已達、已盡、已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