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私臆的意思、私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私臆的解释

个人的主观猜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辅臣掌都察院》:“ 张寅 即妖贼 李福达 ,人人知之……虽 永嘉 以一时私臆,且邀上命,刻《钦明大狱録》以钳天下,而是非终不可灭。” 清 徐芳 《<书影>序》:“﹝吾﹞可听其荒略失据以私臆袒而左右之乎?” 章炳麟 《吊伊藤博文赋》:“遗华袞之褒荣兮,亦一家之私臆。”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私臆”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详细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私臆”指个人的主观猜测或未经证实的想法。由“私”(个人的、私人的)和“臆”(主观臆测)组合而成,强调主观性,缺乏客观依据。

  2. 字义分解

    • 私:表示与个人相关,如“私心”“私事”。
    • 臆:原指“胸”,引申为“主观的、无根据的推测”,如“臆断”“臆测”。

二、出处与例句

  1. 历史文献

    • 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补遗》提到“以一时私臆”描述个人主观判断影响公论。
    • 清代程廷祚诗句“如何后世人,无端奋私臆”批评主观臆断的现象。
    • 章炳麟亦曾引用该词,强调需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臆测。
  2. 诗词引用

    • 宋代方回:“宰相谓己,实见怒出私臆。”
    • 元代张翥:“茫茫上天理,讵可私臆知。”

三、使用注意

“私臆”强调个人主观性,需谨慎用于正式表达。可通过权威词典(如汉典)或古籍(如《野获编补遗》)进一步查阅其历史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私臆

《私臆》是一个常用词汇,用来形容个人主观的想法、猜测或臆断。它通常指的是没有经过证实或有根据的推理的观点或见解。

拆分部首和笔画

《私臆》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私”和“臆”。其中,“私”的部首是“示”,拼音是“si1”,总笔画数为7;“臆”的部首是“月”,拼音是“yi4”,总笔画数为8。

来源和繁体字

《私臆》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它是由汉字组合而成的词汇。在繁体字中,私臆的写法为“私擬”。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有时候会将一些字的部首省略或变化。例如,《私臆》中的“臆”字在古代常常被写成“擬”,但这种写法的使用已经逐渐减少。

例句

1. 他的观点完全是凭空臆断,没有任何根据。

2. 我们不应该凭借私臆来评判他人,而是要以事实和证据为依据。

组词

1. 私心(si1 xin1):指个人的私藏心思或自私的动机。

2. 臆测(yi4 ce4):指主观地推测或猜测。

3. 私人(si1 ren2):指个人的、私密的或非公众的。

近义词

1. 主观猜测

2. 私自臆断

3. 主观臆测

反义词

1. 事实依据

2. 客观证据

3. 根据推理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