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狡童之歌的意思、狡童之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狡童之歌的解釋

指 商 代 箕子 作的《麥秀歌》。 晉 陶潛 《讀史述九章·箕子》:“《狡童之歌》,悽矣其悲。”參見“ 狡童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狡童之歌是源自《詩經·鄭風》的典故,特指《狡童》一詩。該詩以女子口吻嗔怨情人的疏離,後世引申為表達因所愛之人冷落而産生的憂思。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狡童

    • 狡:本義指少壯的狗,引申為“壯健”“狡猾”,此處含親昵意味,指“機靈的少年”。
    • 童:原指未成年男性,詩中代指戀人。
    • 合稱“狡童”為女子對情人的戲稱,既有嬌嗔亦有愛意,類似“小冤家”㈠。
  2. 詩歌主旨

    《狡童》全文僅兩章,每章四句: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通過“不與我言”“不與我食”的細節,刻畫女子因戀人冷淡而茶飯不思的惆怅㈡。


二、文化意涵與演變

  1. 情感表達原型

    該詩開創了“因愛生怨”的抒情模式,成為後世閨怨詩、情歌的範式。如清代王闿運評:“哀而不傷,怨而不怒”㈢。

  2. 象征意義拓展

    • 政治隱喻:漢代《毛詩序》認為“狡童”喻指鄭昭公,諷刺其不納賢臣㈣。
    • 文學母題:唐宋詩詞常化用此典,如韓愈《送區弘南歸》“爰有狡童兮武靡才”,借指懷才不遇㈤。

三、權威文獻佐證


四、學術争議

部分學者如朱熹(《詩集傳》)主張純為“淫女戲其私”的情歌㈢,而現代學者聞一多(《詩經通義》)則結合民俗學,認為可能與古代婚戀儀式相關㈡,體現解讀的曆時差異。


參考文獻來源

㈠ 程俊英《詩經注析》,中華書局

㈡ 聞一多《詩經通義》,古籍出版社

㈢ 朱熹《詩集傳》,上海古籍出版社

㈣ 《毛詩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㈤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狡童之歌”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如下:

基本解釋

該詞指商代箕子所作的《麥秀歌》。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商朝滅亡後,他途經故都見宮室毀壞、長滿禾黍,悲憤而作《麥秀歌》,借“狡童”(即“俊美的少年”,暗指纣王)抒發亡國之痛。

出處與引用

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現代解釋(如“形容狡猾孩童的歌曲”)可能是對字面義的誤讀。實際上,該詞專指箕子的典故,與孩童的機敏無關。

擴展知識

《麥秀歌》是中國最早的文人詩之一,以“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起興,用含蓄的比興手法表達哀思,對後世詩歌創作影響深遠。

如需進一步了解《麥秀歌》全文或箕子生平,可查閱《史記·宋微子世家》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白妞辦學禀議彩陶文化唱聲暢所欲為陳伏吃飽蹲麤近倒裝抖擻精神斷事獨舂煩嚻岪郁關綜號脈何鼓橫厲壞山回萦虎牢江西金雞步帳給水舊俗捐商抗玩勘誤表老子天下第一陵突賃金留名流燿縷縷末視皮笠乒乒乓乓潛藩鉗赭竅氣青盲青阙揿紐入趣散盤沙果閃閃設硯折楊泰逢天道人事廷參外徑文不加點物在人亡閑伏蝦生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