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numerate briefly]∶粗略地列舉
毛舉其目
(2) [enumerate in detail]∶列舉不重要的小事
毛舉細故
(1).粗略地列舉。《子華子·北宮子仕》:“毛舉其目,尚不勝為數也。” 宋 司馬光 《議學校貢舉狀》:“隻於舊條之中毛舉數事,微有更張,則於取士之道并無所益。” 宋 秦觀 《財用下》:“今令雖有儀制之文,毛舉數事,不能委曲。”
(2).瑣細地列舉。《漢書·刑法志》:“徒鉤摭微細,毛舉數事,以塞詔而已。” 顔師古 注:“毛舉,言舉毫毛之事,輕小之甚。”《宋史·陳桷傳》:“時言事者率毛舉細務,略大利害。”《明史·倪元璐傳》:“在今日當曲原其被抑之苦,不當毛舉其尺寸之瑕。” 魯迅 《熱風·估<學衡>》:“以上不過隨手拾來的事,毛舉起來,更要費筆費墨費時費力,犯不上,中止了。”
“毛舉”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粗略地列舉
指不詳細、不全面地羅列事項,常用于概括性說明。例如《子華子·北宮子仕》中提到“毛舉其目,尚不勝為數也”,強調列舉的簡略性。
列舉瑣碎小事
指過分關注或強調無關緊要的細節。如《漢書·刑法志》中“毛舉數事,以塞诏而已”,顔師古注“毛舉”為“舉毫毛之事”,形容事情微小。
詞源與用法
“毛”象征細微,“舉”指動作,組合後凸顯對微小事物的關注。該詞多用于批評性語境,如《宋史·陳桷傳》指出“言事者率毛舉細務,略大利害”,強調舍本逐末的問題。
相關成語
在成語“毛舉縷析”中,“毛舉”與“縷析”(詳細分析)結合,形容細緻入微的列舉與分析。例如學術研究中“毛舉縷析”可指對數據和文獻的詳盡梳理。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文獻中的具體案例,可參考《漢書》《宋史》等來源。
《毛舉》是一個成語,意為舉報和揭發小節處的錯誤,多用于貶義。通過舉報别人的小過失來達到惡意诋毀的目的。
《毛舉》的拆分部首是“毛”,筆畫數為9畫。
《毛舉》的來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易經·繫辭傳上》:“少陰在上,君子以毛發稱。”後來演化成了指責小事發現錯誤。
《毛舉》在繁體中的寫法是「毛舉」。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可能與現在有所差異。但是關于《毛舉》的古時候寫法并沒有明确記錄,不過其含義與現代用法相似。
他總是喜歡對同事進行《毛舉》,為了一點小事不停地舉報,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毛病、舉報、揭發、錯誤、丑聞。
斥責、責備、批評、批判。
寬容、原諒、贊美、表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