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支的意思、幹支的詳細解釋
幹支的解釋
[combination of the Heavenly Stems and Earthly Branches] 天幹和地支的合稱。以十幹和十二支循環相配,可成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組,叫做“六十花甲子”。古代用來表示年、月、日、時的次序。現今農曆的年,仍用幹支表示
你知道幹支嗎?
詳細解釋
初作“幹枝”。天幹和地支的合稱。 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 許用晦 :‘年長每勞推甲子,夜寒初共守庚申’,實對幹支,殊欠渾厚,無乃晚 唐 本色歟?”參見“ 幹2枝 ”。參閱 清 顧炎武 《日知錄·用日幹支》、 清 趙翼 《陔馀叢考·幹支》。
詞語分解
- 幹的解釋 幹 (⑧幹??乾) ā 觸犯,冒犯,沖犯:幹擾。幹涉。幹預(亦作“幹與”)。森然幹霄。 追求,求取,舊指追求職位俸祿:幹祿。幹仕。 關連,涉及:幹系。互不相幹。 盾,古代抵禦刀槍的兵器:大動幹戈。 古
- 支的解釋 支 ī 撐持,伸出,豎起:支撐。支援。體力不支。 受得住:樂不可支。 領款或付款:支付。 調度,指使:支使。支應。支着兒。 附屬于總體的一個部分:總支。支流。支離。 〔地支〕曆法中用的十二個字:子丑寅
網絡擴展解釋
幹支是中國古代用于紀年、月、日、時的曆法符號系統,由“天幹”和“地支”兩部分組成,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構成
-
天幹(10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12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兩者按固定順序依次相配,形成60種組合(如甲子、乙丑等),稱為“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子”,循環周期為60年。
-
名稱由來:
“幹支”原義為樹木的“幹枝”,《辭源》解釋為“幹”為主幹,“支”為分枝,象征天幹與地支的依存關系。
二、字義解析
-
天幹含義:
每個字均有象征意義。例如:
- 甲(萬物剖符而出)、乙(抽軋而生)、丙(炳然顯現)、丁(強盛生長)。
- 庚(更替收斂)、辛(新生收成)、壬(滋養萬物)、癸(揆度終結)。
-
地支含義:
與物候相關,如:
- 子(萬物萌發)、丑(系長)、寅(伸展出地)、卯(茂盛)、辰(震動生長)。
- 巳(陽氣盛極)、午(陰陽交替)、未(成熟滋味)、申(成熟約束)等。
三、應用與擴展
-
曆法紀時:
- 古代用于标記年、月、日、時,如“甲子年”“丙寅日”。
- 現代農曆年份仍沿用幹支,如2025年為乙巳年。
- 十二地支對應時辰,如子時(23:00-1:00)、丑時(1:00-3:00)。
-
文化關聯:
- 與五行(木、火、土、金、水)結合,衍生出命理學應用。例如:甲乙屬木,丙丁屬火。
- 用于占卜、風水等領域,體現古代天文與哲學思想。
四、公式表達
六十甲子的組合規律可用數學公式表示:
$$
text{幹支序號} = (text{天幹序號} + text{地支序號} - 2) mod 60
$$
其中,天幹序號(1-10)、地支序號(1-12),結果為1-60的循環周期。
如需更完整的天幹地支表或文化背景,可參考權威典籍或農曆曆法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幹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詞彙,它是中國古代記年的一套體系。幹支是由兩個部分組成,"幹"和"支"。"幹"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一,用來表示天幹;"支"是十二生肖中的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用來表示地支。
根據部首和筆畫來拆分"幹支"這個詞,"幹"部的部首是"幹",總共有三畫;"支"部的部首是"支",總共有四畫。
幹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占卜文化,它是古人根據觀察自然現象和動物行為而得出的記年方法。幹支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廣泛應用于曆法、命理、農曆和生肖等方面。
幹支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和簡體中文一樣,沒有變化。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有很多變化,但幹支一詞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這是因為幹支作為一個重要的記年系統,被廣泛使用,所以其字形一直保持相對穩定。
以下是一個例句:“今年是己亥年,屬于豬年,按照幹支紀年的方法,下一年就是庚子年,屬于鼠年。”
與"幹支"相關的組詞有很多,如幹支紀年、幹支排盤、幹支生肖等。
幹支的近義詞可以是紀年法、天幹地支等。
幹支的反義詞比較難取,因為它描述的是一個完整的記年體系,不易找到直接的反義詞。
希望上述回答能滿足您的需求,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