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周禮》與《儀禮》。《禮記》 孔穎達 題解引 唐 陸德明 釋文:“此記二《禮》之遺闕,故名《禮記》。” 宋 李心傳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紹興三十一年五月》:“通經老儒,存者無幾,恐自今以往,經義又當日銷,而二《禮》、《春秋》,必先廢絶。” 清 王鳴盛 《蛾術編·說錄·三禮》:“《漢志》先《儀禮》,即以《禮記》附入《儀禮》,不分為二,《周禮》則别叙,是今人稱三《禮》, 漢 人則二《禮》也。”
“二禮”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典籍含義(核心釋義) 指中國古代兩部重要的禮學經典:
禮儀程式(引申用法) 在特定語境(如傳統拜訪禮節)中,指拜訪過程中的“第二次緻謝禮”,即入座後向主人表達謝意的禮節。此用法屬于具體場景下的行為規範,與“三禮”(問候、緻謝、告别)相關()。
注意:現代使用中,“二禮”主要指代《周禮》與《儀禮》,而禮儀程式中的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
《二禮》是一個文化固有的詞語,它指的是在特定場合中需要進行兩次禮節的行為。通常,第一次禮拜是對一方表示敬意,而第二次禮拜則是對另一方表示尊重和感激。
《二禮》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一是"二",二是"禮"。其中,"二"部首有兩畫,而"禮"部首有五畫。
《二禮》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禮儀文化。在古代,人們注重禮儀,特定場合中的兩次禮節成為了一種傳統。在繁體字中,"二"字和"禮"字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二禮"這個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這個詞的古漢字寫法分别是"貳禮"。"貳"字表示"二",而"禮"字表示"禮"。
1. 在婚禮上,新娘家庭首先表達了一次二禮,以示對新郎家的尊重。
2. 客人出行前,主人會派人送行,這被視為第一次二禮。
組詞:雙禮、三禮、禮儀、禮貌。
近義詞:兩次禮儀、雙重禮節。
反義詞:無禮、單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