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絲路的意思、絲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絲路的解釋

(1).《淮南子·說林訓》:“ 楊子 見逵路而哭之,為其可以南,可以北; 墨子 見練絲而泣之,為其可以黃,可以黑。”後因以“絲路”比喻世事無常、多變。 南朝 宋 謝瞻 《于安城答靈運》詩之四:“絲路有恒悲,矧迺在吾愛。”

(2).絲綢之路的省稱。如:絲路花雨。參見“ 絲綢之路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絲路”是“絲綢之路”的簡稱,其含義可從曆史、文化、地理等多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義

指古代連接中國與歐亞大陸的陸上及海上貿易通道,以中國輸出的絲綢最具代表性。廣義上分為陸上絲綢之路(長安/洛陽為起點,經中亞至地中海)和海上絲綢之路(以南海為中心)。

二、曆史起源

  1. 開辟時間:西漢時期(前202年—8年)由張骞出使西域正式開通。
  2. 命名由來: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1877年在《中國》一書中首次提出“絲綢之路”一詞,後被廣泛沿用。

三、核心功能

四、其他含義

  1. 文學隱喻:源自《淮南子》,比喻世事無常(如“絲路有恒悲”),但此用法較少見。
  2. 現代延伸:當代常以“絲路”代指跨國合作項目(如“一帶一路”倡議的文化符號)。

提示:若需了解絲路具體路線圖或貿易物品清單,可參考(大英博物館絲路故事)及(陸海路線詳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絲路》的意思

《絲路》是指古代連接中國和西方的貿易路線。它是一條重要的商業道路,起源于漢朝時期,經過絲綢之路,多個國家的交流和文化交融都歸功于它。

《絲路》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絲路》這個詞由2個部首組成:纟部和路部。纟部表示“絲綢”,路部表示“道路”。

《絲路》總共有8個筆畫。

《絲路》的來源

《絲路》一詞最早出現在《西漢書·西域傳》中,描述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以及沿途的地理情況、交通、商業和文化交流等。

《絲路》的繁體字

《絲路》的繁體字是「絲路」。繁體字體現了漢字的演變和發展過程,是漢字書寫的另一種形式。

古時候《絲路》的寫法

在古代,絲路的寫法多種多樣。根據史書記載,古時候《絲路》的寫法有“糸路”、“媞路”、“帀路”等不同的形式。

《絲路》的例句

1. 古代的《絲路》是連接東西方文明的重要交通紐帶。

2. 在《絲路》上,中國的絲綢、茶葉等商品傳遍了世界各地。

3. 絲綢之路沿線的各國通過《絲路》進行了文化、商業和科技等多方面的交流。

《絲路》的組詞

1. 絲綢之路:指古代連接中國和西方的貿易路線,以絲綢貿易為主。

2. 陸上絲綢之路:指絲綢之路的陸路部分,連接了中國和中亞、西亞及歐洲等地。

3. 海上絲綢之路:指絲綢之路的海路部分,連接了中國和東南亞、非洲、歐洲等地。

《絲路》的近義詞

1. 絲綢之路

2. 貿易之路

3. 交通紐帶

《絲路》的反義詞

1. 隔絕

2. 封閉

3. 孤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